阅读名著能更加充分地感受精炼优美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以及鲜活的形象,进而积淀文学修养,滋养心灵。9月至11月,我馆举行了多场以《西游记》中“天竺收玉兔”“波生极乐天”等经典章节为主题的英语角活动,通过“玩游戏、闯关卡、品原著、学趣识、做手工”等环节,带领读者多维度、沉浸式双语品读经典名著。
《西游记》之“天竺收玉兔”
活动现场,馆员对主角“玉兔”的形象进行延伸扩展,首先介绍兔子在农耕狩猎时代作为家畜的重要地位,再结合出土文物的图片,向读者介绍华夏先民如何逐步构建出象征长寿健康、生生不息的玉兔形象,让读者从熟悉的文化符号中发掘不为人知的历史渊源,感受古人奇思妙想的“中国式浪漫”。
“玉兔”在《西游记》不同的英文版本中,对应有jade hare、rabbit等不同的英文翻译。馆员引导读者发散思维,探讨英语语境中“兔子”的表述,比较中西文化中关于“兔子”的内涵差异。馆员现场列举多个和“兔”有关的英文词句,鼓励读者尝试中文翻译,并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介绍相应的短语由来和内涵演化,让读者多角度了解词句的适用语境,活学活用。
《西游记》之“波生极乐天”
立足《西游记》中英文版原著选段,活动设计定向挑战内容:通过阅读原著拆解标题原意,让读者了解唐僧师徒在取经“终点站”横生了哪些“波折”,再比较英文译作与中文原作之间的不同侧重,深化对作品故事情节的理解。
小说中的“唐僧肉”是妖怪们垂涎的长生不老药,这一角色的原型玄奘法师又是何许人也?他是如何抵达天竺的呢?小课堂上,馆员结合馆藏资料讲解玄奘的人物史证和西行经历,将玄奘从神秘光环笼罩下的小说主角“唐僧”,还原为孜孜追求学术而孑然踏上旅途的“旅居学者”,并以玄奘的历史故事,鼓励读者树立求真求实的钻研精神。
在角色扮演环节,馆员、志愿者和读者们一起结合故事情节揣摩角色情感语气,踊跃组队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在“读—记—演”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活学活用。
两期英语角活动立足《西游记》原著文本,结合游戏互动和阅读挑战方式,从读者熟知的文化意象、故事情节中深挖历史民俗与文化趣识,并结合中文与英文的语言表达差异,让读者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感受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在学习措词、表意的过程中体会译作与原著不同语言的韵律之美。

闯关单词卡搭配游戏,掌握与“兔子”相关的英文习语表述

馆员指导读者练习英文古诗的发音

读者通过排列玄奘西行的路线图,识记沿线国家的英语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