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俱全”张铭荣 四本皆精《长生殿》 ——“中山讲堂”第156讲邀您共赏昆剧艺术

作者:李雅玲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王政    发布时间:2017-06-28  阅读数:5626次 

提到中国戏曲,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 “国粹”京剧,气势宏大、精妙绝伦的京剧让多少人为之赞叹。但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京剧其实深受昆曲影响,过去很多京剧艺人学戏,无论是科班还是梨园世家,都会用昆曲打基础,以求基本功扎实。昆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多彩,文辞典雅华丽,曲调清逸婉转,表演情真意切,熔诗、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百戏之祖”的美誉。6月10日,“中山讲堂”第156讲特邀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铭荣,与读者共同分享他的昆曲世界和戏曲人生。

张铭荣是国家一级演员、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演员班,师承传字辈老师周传沧、华传浩、王传淞及京剧名家盖春来等。毕业后又得京剧名丑艾世菊、张春华指点,成为了昆丑行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传承人。他工武丑,能文能武,有《问探》《盗甲》《挡马》《借扇》《时迁偷鸡》等代表剧目。两次重大的伤病后开始戏曲导演工作,在《邯郸梦》《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上海昆剧团的多部大戏中或导或演,曾获得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荣誉表演奖和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导演奖,2006年获文化部授予“昆曲艺术优秀主创人员”称号。

讲座开篇解题,为什么叫“五毒俱全”张铭荣呢?张老师解释道,“五毒戏”指的是昆曲中的五出丑角戏——《下山》《起布问探》《盗甲》《戏叔别嫂》《羊肚》);“五毒”则一一对应戏中小和尚的蛤蟆、探子的蜈蚣、时迁的壁虎、武大郎的蜘蛛和张婆的花蛇。清代名丑杨三(即杨鸣玉,“同光十三绝”之一)表演五毒戏最为拿手,他去世后,这类绝技一度遇冷。而张老师年少学艺时,因为性格活泼、身手敏捷,便学了“武丑”这一“绿叶”行当,并在名师指点下学有所成,成为当今昆曲舞台上唯一一位“五毒戏”皆能的丑角表演艺术家。他扮演的“鼓上蚤”时迁能从五张桌子上轻松一跃而下,成为昆剧迷们心中的经典。名角之路给张老师带来了荣耀,却也带来了一身伤病,后期,张老逐渐从台前转向幕后,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从负责身段设计的副导演成为真正执掌导筒的戏剧导演。

说到导演工作,张老师便与读者分享了正在广州上演的上海昆剧团四本《长生殿》台前幕后的故事。作为明清传奇的巅峰之作,《长生殿》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置于“安史之乱”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大背景下,展开了一场由历史事件、生死爱情、民情民生相交织的波澜壮阔的戏剧。上昆版四本《长生殿》借鉴了连台本戏的结构,以43折最接近清初著名剧作家洪升原著全貌的形态登台。全剧分《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四本,由宫廷生活和社会动乱、人间炎凉和天上浪漫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四本戏之间皆由宫廷乐人李龟年作为故事串联,观众可以连看四本,也可以只看一本。该剧于2007年首演,票房曾创下昆剧演出史纪录。而此次重演的《长生殿》可以说是十年前的“更新版”,四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进行了全新的搭配与轮换,演职人员也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服装舞美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重新制作,可谓本本精彩,亮点十足。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长生殿》的魅力,讲座结束前,在第一本中饰演杨贵妃的国家二级演员罗晨雪老师和饰演唐明皇的青年演员倪徐浩老师还现场表演了经典唱段,优美的身段和唱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几百年前衷肠曲,如醉如痴到如今。昆曲从早年盛极一时,到几经衰落沉浮,到现在成为中华文明艺术的珍品,离不开像张铭荣老师这样的昆曲大师们长久的传承。但戏曲是在演员与观众的不断互动中发展进步的艺术,光靠演员们的坚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会欣赏、懂品评的观众。互动环节中,也有不少读者提出关于昆曲欣赏和传承的问题,张铭荣老师充满信心地表示,昆曲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至善至美的隽永魅力,只要立足传统、肯下功夫、适度创新、多做宣传,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爱上昆曲,传承这门曲艺。

 

主讲嘉宾张铭荣老师

 

两位青年演员现场表演《长生殿》选段

 

嘉宾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