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经评价:“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中国书法影响了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民间工艺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发展,被视为中国美术之魂。它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审美观?在不同的时期,它又以怎样的风貌,折射着不同时代的性格?6月3日上午,“中山讲堂”第155讲特邀著名书法家孔见将军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观”为题开讲,带领读者们共同领略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孔见将军在军中历任侦察大队长、师参谋长,曾在军事科学院战略部任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战役战术研究部军队指挥研究室主任,师长,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少将军衔。1993年获军事科学副研究员高级职称,是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多次荣获全军理论和科研成果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教师书画院名誉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书协名誉主席,广东省文史馆书法院名誉院长,广东省书法院顾问等。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大型场馆及日本、欧洲多地展出。主要著作有《中国书法艺术通论》《毛泽东兵法十三篇》《各国国防概要》等。
本期讲座,孔见将军从书法艺术的源头发端讲起,通过对书法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社会价值和思想内涵、美学特质和演化历程、理论发展和评论实践等多方面的阐述,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全景式的书法审美长卷。书法发端于中国汉字书写的技法技巧,先民们借鉴易卦哲理和绘画象形相结合的方法,在夏商时期创制了一套特殊的文字创造系统——六书。由于汉字有笔画和结构象形、独体、方形竖式、笔画线条多样且结构成字时互不重复的变化性,使人们在书写过程中能通过技法技巧的运用融入情感,使文字产生出美的视觉感受,达到以字表意、传达情感的艺术效果。从东汉、魏晋开始,古代书法家从审美的角度,不断对书法艺术进行美学思考与阐述,“心画”、“书肇自然”、“意象”、“神采”、“尚法”、“尚意”、“气韵”、“德成而上”等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涉及书法艺术多个层面的审美观点,是中华美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艺术凝聚着数千年文明的积淀和民族审美意识的追求,堪称国粹,它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反映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
泼墨造物,笔下生花。孔见将军不仅与读者们分享了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还具体给出了练习书法的实用建议,向读者们展现了书法世界的无穷魅力。报告厅座无虚席,读者们都听入了迷,甚至在讲座结束后仍围着嘉宾讨教不舍得离开。更有读者留言赞道:“透过孔见将军的书论和书艺,看到了翰墨情怀背后的豪情和阳刚;在感受书法艺术馨香雅韵的同时,更感受到一位将军传承传统艺术、弘扬中华文化的热血和赤诚。”

孔见将军为我馆题下墨宝

孔见将军主讲“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观”

孔见将军与“中图之友”志愿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