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讲堂第357讲:永远翱翔在蓝天

作者:左朗辰 来稿:活动推广部 摄影者:方嘉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数: 

冯达飞,广东省连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被捕,1942年6月8日在江西省上饶集中营壮烈牺牲。他是中国空军史上首批飞行员之一、人民军队的航空先驱、我军早期著名的军事教育家。2025年7月26日,“中山讲堂”357讲特邀高级工程师、暨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宣讲员李胜利,讲述冯达飞烈士光辉璀璨的一生,带领读者感受一位共产主义战士如何以蓝天为纸、热血为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冯达飞出生于贫困商人家庭,自幼聪颖好学,中学时期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熏陶,立下救国之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组织进步社团、出版墙报、参与示威游行,成为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锋。进入黄埔军校后,他在周恩来等同志的影响下坚定革命信仰,并在党组织安排下进入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学习,后赴苏联深造,系统掌握航空与军事技能,为我党早期空中力量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军事生涯中,冯达飞的贡献尤为突出。百色起义期间,他带领团队抢修武器,用“武器统一战线”的智慧将残缺枪炮拆解重组,赶制出20余挺重机枪、5门迫击炮和3门山炮,为起义胜利提供关键装备支持;红七军征战中,他以精准的炮击战术攻克长蛇岭碉堡,被战士们誉为“百发百中的神炮手”;长征路上,他在战火中坚持军事教学,编写军事教材培养骨干……冯达飞曾在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等十余所军事教育机构任教,被称为全军有名的军事教育家之一。

讲座特别聚焦冯达飞在皖南事变中的英勇表现。1941年1月,他率部向丕岭、星潭方向前进,途中遭到顽敌万余人的阻击。他们经过整整一天的恶战,终于占领丕岭和星潭。虽建议全军突围未果,但他始终坚守阵地。被捕后,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他撕毁“悔过书”,痛斥敌人破坏抗日的行径,在狱中仍组织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因冯达飞始终坚贞不屈,英勇斗争,被敌人认定为无法感化的“顽固分子”,1942年6月8日被枪杀于茅家岭雷公山麓,牺牲时带头高呼口号,英勇就义。

李胜利表示,冯达飞烈士用生命践行了“为社会奋斗,为人民求幸福”的誓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如同璀璨流星一样,在夜空中划过闪亮的印记。冯达飞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潜心钻研的奋斗精神”“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他在书信中对青年的寄语——“学术要社会化,做事要劳动化”“为社会奋斗,为人民求幸福”,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李胜利曾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仪器系以及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教。现任广东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暨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广东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天河区关工委宣讲团宣讲员。结束返聘后从事与父母革命生涯有关的党史及烈士的资料收集和宣传工作,自2014年3月以来在各地做宣讲报告240余场。本次讲座通过回顾冯达飞从追求进步的青年到革命先驱的历程,展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崇高风范。参加讲座的听众表示,生动的英雄历史故事不仅让他们加深了对党的光辉历程的理解,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未来,“中山讲堂”将继续宣讲红色故事,赓续精神血脉,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推动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2025年7月26日,我馆举办“中山讲堂”357讲:永远翱翔在蓝天

暨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宣讲员李胜利主讲“中山讲堂”357讲:永远翱翔在蓝天

讲座结束后,读者与嘉宾积极互动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