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清明前后正值早春新茶上市的时节,3月30日下午,以“红楼香茗”为主题的英语角活动在我馆外文书刊阅览区举行。活动结合中英文版《红楼梦》的品茶情节,采用“文本游戏+角色扮演”的互动形式,打造沉浸式双语阅读场景,并通过“制茶工艺探微”“茶类百科趣谈”两大环节,带领读者在茶香氤氲中感受传统文化和跨语言的魅力。
《红楼梦》中登场的角色纷繁复杂,挖掘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是红学研究与作品鉴赏的重要途径。双语阅读挑战环节选取了文本中“茶事”场景描写,引导读者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技巧。例如,第三回“黛玉初入贾府”中,餐后端来茶水时,黛玉仔细观察旁人举止,学着轻抿一口含漱片刻后吐去,待第二杯茶奉上方才细品,这一段细节描写将黛玉的细心聪慧展露无遗;“栊翠庵品茗”章节中,妙玉对刘姥姥的嫌弃跃然纸上,而被她厌弃的古董茶盏却成了日后解救巧姐的救命稻草,该段以茶盏为媒的情节为后文的人情冷暖、因果循环埋下深刻一笔……通过精选片段的阅读和关卡问答,读者纷纷对曹雪芹细腻刻画、匠心布局、伏脉千里的艺术手法表示惊叹,对“再刷”原著产生强烈兴趣。
为了让读者更具象化地了解原著中的“茶文化”,活动设置了两款双语文本游戏。“茶学博士”环节将卡牌对战游戏与茶类辨识科普相结合:读者两两组队,从牌桌上迅速抽取印有茶类名称、产地等英语单词的游戏卡,将其匹配成对,用时短且正确率高者胜。“Ceylon Black Tea是锡兰红茶,产地是哪里?是……是Sri Lanka(斯里兰卡)!”读者争分夺秒翻找配对,现场笑声连连。“制茶百科”则考验读者的推理能力:通过精读导览手册,读者提前熟悉六大茶类的制作文字流程,再随机抽取一类茶,通过识别茶类的制作步骤图示和对应英语表达,正确排列出制作工艺。“‘杀青’是以高温保留茶叶的鲜绿色,fixation有‘固定’之意,所以是指代制茶中的杀青步骤,图示刚好也是用铁锅炒制茶叶,肯定是这张,应该放在步骤二!”读者们一边探讨一边推理,将绿茶、乌龙茶等不同茶类的制作过程形象排列,深化认识与记忆。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趣识课堂。馆员结合茶的植物学特性和典籍史料记载,用中英双语把六大茶类的工艺特点和茶叶背后的文化故事娓娓道来:Tea Polyphenols,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华夏先民很早就发现并运用其抗菌抗炎的功效,但原产于亚热带的茶树无法移栽到寒冷的北方。中国古人将这一自然规律抽象为茶树对故土的眷恋与忠诚,引申出‘忠、信’的文化内涵,故在传统婚俗中,男方的聘礼中总要备上茶叶,寓意新人对婚姻的忠贞不渝。一杯滋味浓浅的茶汤,既是中式美学的浪漫表达,更是对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最后,读者分组合作,结合所思所感,用英语生动再现场景对话,以此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期英语角以双语文本游戏激发阅读兴趣,以跨学科科普开拓视野,辅助读者多维度鉴赏经典文学作品,引导读者用双语讲好中国故事。

读者挑战“茶学博士”游戏

读者体验双语“制茶”游戏

馆员双语讲解茶叶趣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