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汉字优美浑厚、纵横跌宕的线条背后,蕴藏着生活百态、文学艺术、衣食住行等丰富的文化信息。2025年1月至3月,我馆“爱心义工实验田”服务项目策划推出3期汉字阅读会,带领少儿读者与读写困难儿童探究汉字偏旁故事,通晓先祖造字智慧,领略中华文化的深远与广阔。
你知道吗?双耳旁“阝”,实则与“耳朵”并无关系,而是藏着古人的“城建密码”。1月19日,爱心义工卢嘉颖以“阴”“阳”“郑”“郭”等字作为例子,带领少儿读者共同破译双耳旁时左时右的秘密。孩子们围绕原形、字义、造字规律等方面内容,探寻左耳旁与右耳旁汉字的不同。大家发现,左耳旁的字大多凝练自然与建筑的美学,而右耳旁的字则展现人口聚居地的繁荣与文明,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造字的智慧令人称奇。小读者们踊跃参与到“汉字五子棋”游戏中,以字为棋,锻炼反应力与联想力。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字形和字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月16日的汉字阅读会,便以“京”为代表部件,引导少儿读者玩转“猜字义”游戏、动手搭建高台建筑模型,让孩子们透过趣味体验,理解汉字独特的多层次结构组合逻辑。“京”本意指高大,又指国都、首都,从本意到引申义,有着丰富的文化故事。“日”加“京”指大片日光,“金”与“京”相遇,成就音色奇妙的乐器,“弓”和“京”代表捕鸟装置……形意交织的造字思维激发少年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汉字中的“竹”有自然、文化、精神多重内涵。3月15日,少儿读者走进清幽竹林,在竹影书香间,赏味千年竹韵。竹子与民生密不可分,更象征着古人向往的气质。代表各类生活用具、文具、炊具、乐器的汉字,都可看到“竹字头”的身影;竹清雅淡泊,刚直不阿,也是文人墨客传颂千年的谦谦君子。活动现场,孩子们吟咏着“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等名句,动手体验竹器插花制作,将竹子的正直、坚毅与质朴,融汇到创作中。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浸润着中华文化的沉淀。汉字阅读会持续将故事阅读、汉字游戏、艺术创作等活动形式有机融合,帮助少儿读者与读写困难儿童在识字认字时,不仅知其形,更能晓其意、感其情。

爱心义工卢嘉颖为少儿读者解析字义

少儿读者共同讨论偏旁字形与笔顺

少儿读者分工合作准备“汉字五子棋”游戏

小读者在“字字对弈”中感受奇妙的造字思维

小读者制作竹器插花深入感受竹字文化精神

小读者通过高台建筑搭建理解汉字多层次结构组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