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体验,阅同行
——特殊青少年的阅读志愿新体验

作者:张家意 来稿:报刊部 摄影者:黄泽杭、耿纪昌 发布时间:2025-03-11 阅读数: 

3月4日上午,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我馆与越秀区启智学校联合举办“星体验·心智障碍群体走进图书馆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特殊青少年的社会实践,为心智障碍群体搭建社会融入的桥梁,展现公共文化空间对特殊群体的包容性支持。本次活动聚焦“阅读志愿体验”,旨在通过书籍整理、阅读引导等实践,帮助特殊青少年感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同时向社会传递平等、融合、共享的理念。

学雷锋·志愿行:在书页间播种自信与快乐

活动以“阅读志愿体验”为核心,结合图书馆资源,为启智学校职高部的学生们量身定制实践内容。馆员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图书馆的声光友好环境、大字本图书及听读设备,并播放定制动画,以趣味形式讲解图书馆的阅读礼仪和志愿者职责。随后,学生们化身“小小图书馆志愿者”,在馆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参与报纸开架、期刊加工、图书整理等志愿服务工作。

在报纸阅览区,同学们学习开架报纸的装订,并根据表格整理报纸的架位号,将当日的《南方周末》《老人报》等分类上架;在期刊加工区,他们协助馆员为每本杂志贴上专属标签并摆放整齐。17岁的孤独症学生彤彤在整理书架时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一排排仔细地检查书架上的图书排序,纠正排列错误的书籍。她兴奋地说:“我喜欢看奥特曼、白娘子、梁祝的故事,在图书馆有很多故事书,我希望能在这里读到更多有趣的故事”,并骄傲地指着书架说,“看!这个书架上的杂志标签跟我们刚才贴好的一样!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家,我帮它们找到了朋友!”

从被服务者到共建者:以志愿行动传递平等共融

通过这次志愿体验,学生们不仅提升了阅读能力,增强了社会融入能力,更深入了解了志愿服务的意义,感受到被社会需要的价值。互动交流环节中,学生们用绘画、手势或简短语句分享感受。虽然“辛苦”“累”,但当被问及是否想再来图书馆时,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回答“想!”启智学校的李老师感慨道:“图书馆的包容性设计让学生们感受到被尊重和需要。他们不再是‘被服务者’,而是通过志愿服务成为文化空间的共建者。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们收获了自信与快乐。”

学雷锋不仅是助人奉献,更是传递平等与尊重的理念。特殊青少年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共建,正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特殊青少年的独特视角也为我馆优化服务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建议增设触感绘本专区、用图标替代文字指引等。我馆以“融·爱空间”为基地,打破特殊青少年融入社会时可能面临的空间限制与认知偏见,通过“星光伴读”“孤独症图书整理培训班”活动、设立特殊青少年志愿岗位等,拓展传统服务边界。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定制化活动设计,让图书馆成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友好驿站”,推动全民阅读和特殊教育事业融合发展。

我馆与越秀区启智学校联合举办“星体验·心智障碍群体走进图书馆活动”

在馆员(左一)指导下,同学们进行期刊加工体验

同学们体验报纸分类上架工作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