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传统 感受匠心
——图博携手开展古籍修复体验活动

作者:游锦媛 来稿:图书借阅部 摄影者:谭翔尹 发布时间:2024-11-22 阅读数: 

古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传统智慧,如同文化的根脉,连接了过去、现在与未来。11月10日上午,我馆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在“粤读空间·粤书吧”开展“触摸传统 感受匠心——古籍修复技艺体验”为主题的阅读体验活动,通过主题讲解与实操体验,感受古籍修复师们的匠心独运。

古籍历经岁月洗礼,再加上材料、光照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虫洞、断裂、脆化、霉变等破损。面对一册册“生病”的古籍,古籍修复师们需要做些什么呢?我馆青年古籍修复师祖巍从古籍修复工具、修复原则及修复方法三个方面分享古籍修复知识。古籍修复师们平常使用的修复材料、工具主要有:在传统修复中常用的毛笔、镊子、无筋淀粉制作的浆糊、补纸、喷水壶、羊毛刷、吸水纸,民国文献托裱修复中用到的托裱纸,以及纸浆修复需用到的手工纸浆、滴管、滴浆修复用纸帘等。通过实例,修复师详细说明古籍修复“最少干预”“整旧如旧”“可逆性”三个主要原则的应用。

在祖巍的指导下,现场读者们化身古籍修复师,沉浸式体验传统修复和纸浆修复两种技艺。在传统修复中,读者用毛笔蘸上浆糊涂在做旧的书叶洞口边缘,将配好的补纸粘贴到缺损处,再用镊子把多余的补纸沿边剔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十分考验手上功夫与耐心。体验托裱修复时,更是需要双手高度默契配合才能让托裱纸平整地贴合在书叶上。纸浆修复中也需注意控制滴管在吸上纸浆后不要“换气”,以保证纸浆均匀地滴在破损处。诚如《装潢志》中写道“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好的修裱人员必须具有补天的技术,箭穿虱心的能力,心灵手巧,精细不苟,方能胜任工作。

此次古籍修复初体验为读者开启了古籍修复与保护的大门,带领读者走近中华古籍保护工作,进而真正了解、关注并参与到古籍保护中来。未来,“粤读空间·粤书吧”将结合场馆特色与读者喜好,陆续为读者、观众提供更多元、有趣味、可持续的文化艺术体验,赓续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

我馆青年古籍修复师祖巍演示纸浆修复要点

读者体验用传统修复方法修复书叶

祖巍老师指导读者托裱书叶

读者体验手工纸浆修复

读者展示书叶修复成果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