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通草的茎髓削成平滑的薄片,即可获得质地细腻、颜色洁白的“通草纸”。这种纸张不仅适用于绘制通草画,还能够制作“以假乱真”的通草花。12月9日下午,“中图悦读会”第79期活动以“画中广府,点纸为花——通草纸上的非遗‘记忆’”为主题,邀请市级非遗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昕,与读者一起感受通草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并设置通草花制作演示与体验。
苏昕以自身童年时光与求学经历的所见所闻为切入点,讲述了通草画曾经作为一种外销画,是如何因时代因素而成为来自东方的“广州明信片”,又是如何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直到21世纪初才重归大众视野,并逐渐从本土艺术蜕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销通草画的题材广泛,主要描绘了清代广州的繁荣景象和人文风情——贸易交流、市井生活、港口风情、十三行的工作盛况以及各行各业的社会百态。这些画作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苏昕向读者展示了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的独特之处。她表示,通草画是一种将水彩画绘制在通草纸上的传统技艺,其色彩鲜艳、层次丰富、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这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活动结合主题,现场推荐馆藏图书《广州制作:欧美藏十九世纪中国蓪纸画》《王恒冯杰伉俪捐赠通草画》。读者翻阅推荐图书,进一步了解通草画的成因、材质的制作、主要的生产者及通草画在欧洲各国流传的历史,并辅以书中图片,以主题形式更详尽地了解当时中国广东的风俗。
活动设置了通草花制作演示与体验环节。通草花是一种以通草为原料制作的“花卉”,具有轻盈、柔美、易保存等优点。通过摄像机聚焦制作通草花的局部细节,读者跟随苏昕老师制作的节奏,剪出花瓣、揉搓花瓣使其舒展自然、制作通草花蕊、将花瓣交叉叠放粘连,通草花的雏形逐渐显现出来。通草花的制作需要耐心和细心,正是这种耐心和细心,让通草花成为了独特的艺术品。
本期“中图悦读会”活动围绕通草画与通草花,为读者讲解通草纸上的非遗“记忆”,传播非遗传统文化。未来,“中图悦读会”将持续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更多文化体验活动,继续与读者一同领略文化传承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昕讲述通草纸上的非遗“记忆”

苏昕老师演示通草花制作技艺

读者体验通草花制作

读者展示自制的通草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