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和学习的氛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于11月11日共同举办“海丝风华‘越’千年”——通草画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通草画是19世纪源于广州、风靡欧美的绘画形式,至今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被誉为“广州明信片”,为西方人感知东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媒介。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主讲嘉宾、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李霞老师教学方式多样,运用视频及丰富多彩的图片辅助讲解。言简意赅、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小读者们兴致勃勃地了解通草画的历史渊源、绘画技法以及通草纸的制作过程。
现场体验环节,李霞老师与大学生志愿者带领现场的15名残障少儿参与通草画绘画及通草花制作两项体验。小读者们心灵手巧,在志愿者的引导下,都能快速上手在通草纸上描绘,也能折出惟妙惟肖的通草花。
我馆将继续倡导残健融合、传递关爱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行列。

李霞老师讲解通草画创作基本方法

小读者感受通脱木原料

小读者向李霞老师(左)展示通草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