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自2008年3月成立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组织全省古籍收藏单位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中华古籍保护工作,在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古籍整理出版、古籍数字化、古籍人才队伍建设、古籍宣传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古籍保护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古籍保护水平,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所的联系,2023年11月19日至21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参与协办首届文献保护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我馆副馆长潘咏怡、特藏部副主任邹开元参会。
本次研讨会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档案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广东省造纸协会、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共同协办,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名文献保护从业者参加了线下会议。会议同步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2万人,学习强国平台和《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等新闻媒体均对此次会议作出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研讨会围绕纸质文献原生性保护研究、古籍修复与手工纸技艺非遗传承、图书档案与文化传承研究、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承、岭南文献研究五个主题展开报告。来自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参会人员在三个分会场进行学术报告,就纸质文献修复技术和案例分析、古籍数字化和数字人文、科学技术在文献保护中的应用、文献保护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前景等主题展开汇报,并与现场参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1日下午,70余名参会人员来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先后参观了古籍修复室、“采编图灵”系统、D区主题馆,并与我馆馆员展开业务交流,互相探讨文献采访、文献保护的实践经验。
我馆每年修复线装古籍、近现代文献、拓片、报纸等纸质文献近万页,定期组织省内基层馆展开修复技能培训,整理出版多种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文献,对古籍文献和近现代文献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研讨会搭建了我馆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桥梁,有助于双方在未来共同探索文献保护的新方式,也进一步加深了我馆与全国范围内多家高校、研究所等单位之间的交流互鉴,有利于将纸质文献保护的案头科研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开创广东省古籍文献保护的新局面。

首届文献保护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

首届文献保护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参会代表与我馆古籍修复师(右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