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讲堂”第318讲:我在北大讲金庸

作者:李雅玲、张家昌  来稿:活动推广部 摄影者:百听听书 发布时间:2023-11-06 阅读数: 

金庸小说气象万千,包罗万象,每个读者都能从中读到不一样的内容。与惯常的从文学、历史等角度看金庸小说不同,10月21日上午,“中山讲堂”第319讲特邀山东潍坊医学院副教授、北大访问学者徐鑫,从科研的角度切入,分享自己读金庸武侠的别样心得,引领读者领略独具魅力的学术江湖风景。

徐鑫是细胞生物学博士,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出于个人爱好业余从事科普创作和金庸武侠研究,著有《晴耕科研,雨读金庸》一书,并曾应邀前往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地开展金庸武侠与学术人生的相关讲座。

讲座中,徐鑫博士以时间为序,分享了自己用金庸小说解读科研学术的经历。2017年,他开始在互联网平台上创作与金庸小说有关的科普文章,包括以“天罡北斗阵”解读Nature论文、用《葵花宝典》来讽刺学术造假、用小说中多对“父子”的关系来解析遗传学等。彼时的文章主要着眼于用金庸小说一些具体情节来解读科研过程中的具体内容,比较“形而下”。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科研学术与金庸小说内涵的共通性,转而更专注于“形而上”的内容,尝试将金庸武侠和自己科研中学到的阅历、见识和眼光结合,从而迎来了2018至2020年间的爆发式创作期。这个阶段,他写了许多深受大众欢迎的文章,比如以小龙女、周伯通、瑛姑、郭靖等角色为例,分析金庸小说中谁的科研能力最强;用金轮法王的故事分析当下“内卷”的现象等。随着创作的深入和网友的认可,他也开始应邀前往多所高等院校开展讲座,并在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朱松纯的鼓励下,决心创作一本成体系的书籍。2021至2022年间,他潜心写作,出版了《晴耕科研,雨读金庸》一书。该书分纵篇、横篇和外篇三个部分。纵篇好比望远镜,显示出宏大的格局,通过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天射神倚”四部书串联到一起;横篇仿似CT,从横向入手解剖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武功和门派,以启迪科研;外篇则像显微镜,聚焦金庸小说中大小人物的个体选择对于自我武学发展的影响。进入2023年后,他又进一步思考金庸小说的哲学境界,并在其启发下提出自己对科研、人生的三重境界的全新理解。最后,他也为自己这些年写金庸与科研的历程拟了一副对联:“雨读金庸,少无忌,老不悔;晴耕科研,下惜弱,上念慈。”

徐鑫博士对金庸小说新颖的解读方式和平易近人的分享风格受到现场观众的喜爱,也吸引了2.2万余名读者在线观看。同时,“中山讲堂”首次推出的主题限定印章“我在北大读金庸”也大受欢迎,不少读者拿着盖有限定章的讲座书签满意而归,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23年10月21日,“中山讲堂”第318讲在我馆一号报告厅举行

生物细胞学博士、北大访问学者徐鑫主讲“我在北大讲金庸”

主题限定章大受读者欢迎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