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叠加,打造粤味中秋阅读盛宴。9月23日,我馆携手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广汉会”)、广式红木宫灯非遗传承人等社会力量,共同举办“中图民乐夜·中秋阅”系列主题活动。以“民乐”为媒介,“汉服晒秋”“灯影谜踪”“乐尔中秋”3个主题非遗活动组配,打造沉浸式“粤韵中秋”场景,系列活动宣扬国风文化价值,彰显华夏文化魅力,开启了一场全新的“融合式非遗阅读社区”模式探索实践。
23日下午,文明路总馆中庭的小花园里人头攒动,读者们或自带、或现场借用我馆提供的汉服参与“汉服晒秋”活动,完成定向拍照或视频打卡任务后,再发朋友圈“晒”出风采、集赞换礼。一旁的展廊也排起长龙,以广式红木宫灯为主元素的“灯影谜踪”活动在此构筑了桂花、菊花、兔子、月亮4个主题灯谜场景。各具特色、充满古韵的雅致布景,由书法家们亲笔书写的原创谜题,还有丰富别致的题解画作礼品,无不吸引着读者们解谜通关、拍照打卡。短短几个小时活动时间里,共有214名读者参加了“汉服晒秋”,532名读者参与“灯影迷踪”活动,现场气氛风雅又热烈。
作为中图民乐夜的压轴活动,当晚7点开始的“乐尔中秋”音乐会为现场近300名观众献上了一台国风粤韵兼收的视听盛宴。来自我馆和华南师范大学、广汉会、广州颂红棉粤剧团的22位公益演员以民乐为笔、诗词为墨,和诗以歌,连接古今,写意文气中秋,共筑精神家园。音乐会分为“月上岭南”“古月照今”“花好月圆”三个篇章,以歌曲演唱为主,以器乐演奏过渡,层层递进,高潮迭起。开场器乐小合奏《彩云追月》悠扬动听,经典粤乐旋律瞬间激活在场老广,更将台下观众带入古风场景。第二篇章的歌曲全部改编自唐宋诗词,在表演者的演绎下,王维的清新淡泊、张九龄的思恋幽情、张若虚的豁达从容、李清照的离愁别思,都仿佛穿越时光伴着天空那一轮朗月扑面而来,将唐风宋韵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篇章的节目以新国乐为主,在清澈柔美的男声对唱《月光》、活泼轻快的女声合唱《中秋》和深情舒缓的男女对唱《中国月亮》中,观众得以从古代场景中抽身,感受新时代国风音乐的别样情怀。最后的器乐伴奏粤曲合唱《多情中秋月》更是曲词朗朗、粤韵浓浓,台上台下同声共唱,为整场音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书香聚人心,曲终人不散。三场主题活动环环相扣,就像三块拼图,既各有侧重又协同联动,合力实现了汉服、宫灯、粤乐等非遗元素与打卡、灯谜、晚会等新潮形式无缝融合,让公众在沉浸式主题场景中领略非遗魅力,赓续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共识,也留下了美好的佳节回忆。其中“汉服晒秋”活动将持续开展至10月8日,伴读者共度双节,重温中国传统服饰和文化之美。

读者参与“汉服晒秋”活动

读者排队参与“灯影迷踪活动”

读者在“灯影迷踪”场景拍照打卡

女声独唱《明月寄情》表演者:离飘

男声独唱《春江花月夜》表演者:陈广芳

琵琶独奏《花好月圆夜》表演者:廖林曦

女声合唱《中秋》表演者:谭翔尹、邱思恬、左朗辰、苏楚婷

男女对唱《中国月亮》 表演者:徐昆明、苏楚婷

女声合唱《多情中秋月》表演者:林晓华、董活贤、周结仪、杜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