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镜”中文化,探“宝镜风华”!
——“粤读空间·粤书吧”举办“宝镜风华”主题阅读体验活动

作者:游锦媛 来稿:图书借阅部 摄影者:图书借阅部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数: 

“清明宝镜内而光,炼就石华辉且煌。”7月15日上午,我馆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在“粤读空间·粤书吧”举办“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联名主题阅读体验活动。活动通过“定向挑战+趣味阅读”的方式带领大家了解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简史,在诗词歌赋、传奇话本等文学作品中品读铜镜的内涵,在游戏互动体验中重新解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具,亦称“鉴”或“照子”。目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延续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通过阅读相关背景知识,按顺序还原不同时期的铜镜互动板和铜镜拼图,可以了解到中国铜镜的发展脉络,一窥“镜里千秋”。在中国古代,“镜”频繁出现在各类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中,被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奇幻的色彩和超凡的功能。“古镜奇说”以“数字解谜+镜像解谜”的形式,与大家一起走近南朝梁任昉所著《述异记》中能照见肺腑的“仙人镜”、唐代传奇小说《古镜记》中能辟邪镇妖的“古镜”、明代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珍稀法宝“照妖镜”等。

“镜”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在历代作品中都可见踪迹。“以镜抒怀”选取与“镜”相关的古典诗词作品,让读者在诗词鉴读中了解文人学子以镜明心、以镜抒怀的情操,在诗词抄写与书签、团扇创作中品味“镜”所寄寓着的古人对人生和社会、对哲学和艺术的思考,体味其蕴含的丰富寓意。“赠君将照色,无使心受惑。”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古代铜镜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也因此常被作为礼品和信物馈赠给他人。活动现场展出八仙过海云纹镜、八菱许由巢父故事镜、鹤鹿同春镜、牛郎织女镜等。读者通过解读其不同含义并结合使用场景,选配适合的铜镜,“贻镜寄情”,并通过体验传统传拓技艺,领略铜镜纹饰之美。

阅读体验活动结束后,读者还参观了“宝镜风华”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专业解说员的导览讲解下,领略汉镜的奇诡鼎盛、唐镜的瑰丽多彩、宋镜的商业气息、明镜的返璞归真,更深入地了解铜镜的内涵。文字与文物的互动,图书阅读与博物馆学习的互动,给读者、观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与成就感。在玩乐中增广见闻,在悦读中延伸展览。未来,“粤读空间·粤书吧”将为读者、观众带来更多元化、有趣味、可持续的文化艺术体验。

读者使用镜子道具完成“古镜奇说”镜像解谜

读者阅读与“镜”相关的诗词作品并进行创作

亲子读者一起阅读铜镜的不同含义以“贻镜寄情”

馆员讲解铜镜传拓要点

读者认真聆听铜镜展览专业导赏讲解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