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万物长,七十二候知多少
——日语角第15期活动小记

作者:李金镁 来稿:图书借阅部 摄影者:马杰、章锦燕(中图之友)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数: 

七十二候源自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与二十四节气同为中国古代季节划分系统,两者均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繁衍生息的细致观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炎炎夏日正是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6月18日,我馆日语角以“小课堂+互动体验”的形式,与读者一同走近从立夏到大暑的夏季物候,感受中日传统文化交融中的夏日风情。

在古代,日本曾沿用中国的《宣明历》长达八百多年,并引进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在小课堂环节,馆员讲解七十二候中“候”的两个种类:一类是生物候,其中有动物的,如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类是非生物候属于自然现象,如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等,内容非常广泛。通过对比讲解可知,中国的夏至三候“半夏生”在日本七十二候中得以保留,小暑次候“蟋蟀居壁”则被替换成人们更为熟悉的“莲始开”等,对中日节气文化之间的异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风铃在中日两国均具有测风及清凉的意味。在现代日本,七十二候在社交礼仪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暑中见舞”便是在日本盛夏之时向亲朋好友致以慰问的传统习俗——人们会通过赠送问候明信片与消暑礼品来表示关心,而最常赠送的风铃正是日本传统消夏三宝之一。风铃在中国唐朝《开元天宝遗事》便有记载:“歧王(唐睿宗李旦第四子)宫中竹林中,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碎玉子相触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手工制作环节中,读者将物候图案贴纸与卡片上的中日夏季问候语相匹配,制作出自己心仪的“暑中见舞”明信片,串起了充满夏日气息的竹风铃。一阵阵悦耳动听的风铃声让人心旷神怡,寓教于乐的活动体验也获得现场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日语角小课堂讲解七十二候的由来

读者仔细阅读明信片上的中日双语夏季问候语

读者展示现场自制的夏日问候明信片与竹风铃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