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500万人。4月8日下午,“国医大讲堂”第11讲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负责人、主任中医师陈振虎,主讲“防治帕金森,中医有道”,从表现、起因、防治手段等方面为大家普及帕金森病的中医防治知识。
“抖抖抖”就是帕金森病?震颤的确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表现。“但是,震颤不等于帕金森病,不震颤不代表没有帕金森病。”陈振虎解释,大家要区分不同种类的震颤,以免耽误治疗。有节律性的震颤是帕金森病引起的,生理性震颤由衰老引起,功能性震颤则是由情绪波动等因素引起,比如“气得发抖”。除了震颤,帕金森患者在临床上还有三种典型运动症状,分别是硬、慢、不稳,即肢体僵硬、行动动作缓慢、身体的协调性差。此外,患者还会出现不少非运动症状,比如嗅觉丧失、不安腿综合征、便秘、多汗、睡眠障碍等,甚至伴随抑郁、焦虑,严重困扰其日常生活。“这些症状大多只有患者知道,一开始没有引起重视,常常到确诊才发觉其实发病早有征兆。”陈振虎提醒,要关注细节,及早发现帕金森病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专属?帕金森多见于中老年人,每10万人中约有1700个患者。“但是,这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陈振虎介绍,如今帕金森有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病。许多人闻帕金森色变,因其不可逆性而产生恐惧。目前,尚无任何办法治愈帕金森,但并不代表帕金森无药可治。除了西医药物、手术治疗之外,中医治疗其实有很好的前景。陈振虎援引《中藏经》《杂病证治准绳》等中医经典,介绍古代中国便有不少帕金森病的相关记载。近年来,中医临床上运用安全、绿色、无副作用的针灸治疗帕金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患者还通过调理饮食起居、适量运动锻炼改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帕金森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饮食起居、服用药物还是中医针灸治疗,都要坚持下来,不应自行停止。”
陈振虎擅长利用岐黄针疗法治疗痛证、帕金森病及痴呆等多种病症。本次讲座特别为现场读者安排了岐黄针体验环节,多位读者踊跃上台参与互动。线上直播间同样反响热烈,约1.4万名读者观看了本场直播,送出点赞4.7万次。

陈振虎主讲国医大讲堂第11讲:防治帕金森,中医有道

陈振虎(右)解答观众提问

读者现场体验岐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