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又见宋潮”系列活动走近司马光

作者:谭翔尹 来稿:图书借阅部 摄影者:陆嘉瑶 发布时间:2023-04-21 阅读数: 

为加深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2月25日,“国粹经典 翰墨流香”《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教育推广活动之“又见宋潮”系列活动,以“定向+趣阅读”的方式带领大家品读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资治通鉴》,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与主要成就。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他在编年纪事以外偶发议论以资鉴戒,主要以“臣光曰”的形式,也引用他人史论。在活动手册的辅助下,读者进一步理解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如何通过诠释历史提出自己的施政理念,同时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化身为“司马光”,根据问号牌选择《资治通鉴》的史料卡牌并判别“善恶”事例,在“博弈”的两个回合中进一步了解《资治通鉴》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观与治国理念,完成“稽古至治”阅读闯关。

“独乐园”是司马光约在熙宁六年(1073)于西京洛阳修建的私人庭园,因司马光曾在此编著《资治通鉴》而声名大噪。读者在现场除了能欣赏到明仇英《独乐园图》,还可以参与“刮刮乐”答题互动,品读诗文《独乐园七咏》《独乐园记》,了解“独乐园”不同场景的文化内涵。在书法方面,司马光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与他忠直严谨的个性相贴合。由司马光亲自手书的《资治通鉴》残稿,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历经名家递藏,流传有绪。读者现场抽取扭蛋获取“残稿余韵”挑战任务,带着问题欣赏《资治通鉴》残稿的原比例复印件,找寻历代名家的题跋、钤印,领略司马光的书法风格。

在微课堂环节,馆员为读者介绍了以“迂夫”司马光为领袖的“朔学”经学著作成果、理论构建等内容,并精心设计了填字游戏与桌面游戏。读者参与热情高涨、积极组队,抽取新学、蜀学、洛学、朔学四个宋学学派代表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在游戏体验中了解北宋代表学派的重要事件。本次活动还创新性地将司马光生平重要事件线索散落在各个环节中。读者在不同关卡获取相关碎片,根据年份排序就能正确梳理司马的生平事件。通关的读者在小卷轴上加盖本期活动五个定制的纪念印章,部分印章形制与文字采用仿古设计,进一步营造了沉浸式的活动氛围。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昌盛、艺术最繁荣、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以典籍传承的方式保存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又见宋潮”系列活动以有趣的游戏形式,激发读者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积极性,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读者有序排队领取活动物料

馆员指导读者参与“稽古至治”环节挑战

读者通过欣赏《独乐园图》完成阅读闯关

读者在《资治通鉴》残稿复印件上找寻任务线索

读者组队参与有关“新学、蜀学、洛学、朔学”的桌面游戏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