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我馆建馆110周年,“走进中图”活动紧扣图书馆史,以“定向解谜+馆员导赏”的趣味方式,开展“图书馆寻踪”活动。3月13日上午,首期活动以“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为主线展开,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图书馆发展史。
“定桩型脑图和结构化思维模型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一个神奇而又具有无穷生命力的世界即刻出现。”读者手持由馆员设计的“图书馆寻踪”思维导图,首先对“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历史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思维导图暗藏玄机,读者在寻踪图的路线指引下,在馆内各开放区域自主探索、通关解谜,依此获得思维导图中4个有关名称、事件、时间等关键信息的“通关密码”,集齐所有“通关密码”即可解锁一幅完整的图书馆寻踪思维导图。
大家对图书馆并不陌生,但“图书馆”一词是怎么来的呢?细心的读者在活动任务关卡前发现“图书馆”一词最初由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提及,但活动现场这份《时务报》道具的时间刚好被“污渍”遮盖,需要一定的“探案”能力才能解密。读者立刻化身福尔摩斯,抽丝剥茧开启“侦探之旅”,组装好散落的索玛方块,将其放入配套的盒中并沿逆时针方向看,便能从盒子四边的圆孔中发现隐藏的时间“1896”。有趣又烧脑的解谜形式,让读者深刻地记住了“图书馆”一词首次被提及的时间。
此外,活动还针对“藏书楼”“文华公书林”“圣约翰大学图书馆”等信息,设有16宫格拼图、模糊多书封面组合书名猜文字、寻找中图分类法中没有的字母分类等多种形式的探秘解谜任务,大大增加了读者探寻图书馆史知识的兴趣。活动的最后,馆员以历史小课堂的形式对本期的内容进行拓展讲解,解答读者疑惑,读者的理解和记忆得到进一步加深。
从“书的那些事儿”到“图书馆寻踪”,“走进中图”以探秘手账、定向解谜、馆员导赏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干货满满的内容,带领读者逐步了解图书史和图书馆史,让读者走近图书馆、由内而外爱上图书馆,有效增强读者与图书馆的粘性效应。

读者通过16宫格拼图的形式解锁“藏书楼”信息贴纸

读者通过组装索玛方块破解首次提及“图书馆”的时间

一家三口认真查看中图分类法,努力获取通关信息

读者通过线索提示查找“隐藏”的图书

历史小课堂——馆员再次梳理本期活动涉及的图书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