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语音技术助力 文字写作训练无障碍
——广州首个听障写作训练营在我馆举办

作者:张家意 来稿:报刊部 摄影者:文伟莉 发布时间:2021-12-17 阅读数: 

2021年9月至11月,广州首个听障写作训练营在我馆举办。写作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中共广州市社会组织委员会主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音书无障碍沟通研究中心承办,旨在帮助听障人士提高书面表达水平。教学采取“线下+线上”模式,全程引入AI语音技术提供无障碍字幕翻译,学员可通过实时翻译的文字接收课程信息。50名听障学员在我馆融·爱空间完成了线下学习,全国各地2000多位听障人士完成线上课程同步学习。活动受到《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听障人士由于自身听说缺陷,习惯以视觉为导向;手语与书面语语法的差异,又在不同程度上对听障人士造成语言障碍,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滞后,难以与外界有效沟通,导致生活、就业等困难。为帮助听障人士走出无声世界,写作训练营因材施教,设计出“小荷班”和“飞鸿班”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小荷班”学员以手语使用者为主,书写基础较弱,课程以基础语法为主;“飞鸿班”学员有一定书写基础,课程则以文学语言、情感色彩、写作逻辑等内容为主。

听障写作训练营带来的不仅是切实的课程效益,听障人士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体验也因此得到了改善,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演绎精彩人生。17岁的听障人士小陈参加了基础写作班,她明年就要参加高考,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特殊学校里写作训练较少,这次训练营的老师详细讲解主谓宾概念,让她学习掌握了基础语法。听障学员小吴是人事助理,工作中常因文字沟通能力不足引起同事间的误会;参加训练营让他掌握汉语基本语法,书面表达有较明显进步,不通顺的句子越来越少,同事也反馈与他的微信交流越来越顺畅。原广东省聋人协会主席邹建生年近七十,也参加了写作训练营;她表示,无论年纪大小,写作需求都很迫切,希望可以通过文字梳理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历。

广州首个听障写作训练营的成功举办,凝聚起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特殊群体,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

AI字幕下写作营学员正在认真上课

学员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飞鸿班”学员在课堂中交流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学习

听障学员在课堂上尝试写作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