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我馆与iartschool爱艺术+特邀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作客“艺术人生 一节好课”第35期,主讲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方法。何红舟老师以《启航》《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两幅作品为例,从选题内涵、创作主题、人物形象、主题性绘画创作等四个方面分享了创作心得。约3.5万艺术爱好者观看了直播。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何红舟(演讲者供图)
何红舟是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他在课上分享了《启航》《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两幅作品的创作心得,认为主题性绘画创作应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旋律,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此外,他还赏析了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蒋兆和的《流民图》、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著名的主题画作,围绕“选题内涵的解读”“创作主题的探寻”“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性绘画创作的魅力”四个方面细致讲解了主题性绘画的创作方法,对油画爱好者和学习者有一定的学习、借鉴意义。

何红舟油画作品《启航》(课程截图)

何红舟油画作品《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课程截图)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李达等13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在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这种安排和描绘使他成为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远处东方的曙光,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黑暗与光亮,乌云的压迫力与代表们的坚强意志,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表现出革命的艰难和党的创建者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在最初创作的几版小稿中,何老师在“启程”和“启航”两个主题间摇摆,迟迟拿不定主意。“启程”这一主题,以多种视角表现一大会议结束后,各地代表互相道别的场景;“启航”则着重表现会议前各地代表上船的情景。专家组在不断看稿审稿的过程中,渐渐抓住了历史真实的脉络,感悟了启航的真谛,最终选定“启航”作为创作主题。
这幅作品最初有两张草图,一幅表现一大代表乘小船陆续登上红船(后形成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另一幅则是代表们从湖边的跳板登船的场景(后形成油画《启航》)。仔细比对这两幅画,由小船上大船更能表现出不稳定感觉,激荡的水面则暗示着时代环境的艰险,从而可以更好地烘托“启航”的主题,在构图和气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最终,《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入选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启航》则入选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获奖作品,成为该工程113件作品中的金奖作品之一,并被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何红舟老师通过自身的艺术生活经历,证明主题性绘画创作要善于运用真实资料,制造典型性场面,寻找自己的创作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