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赏好剧——《浮士德》的前世今生

作者:沈璇 来稿:图书借阅部 摄影者:王蔚 发布时间:2021-12-14 阅读数: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11月14日下午,第76期“德语角”以“读好书,赏好剧”为主题举办阅读分享会。华南农业大学德语老师邓光远担任主讲嘉宾,从文学与戏剧融合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书中经典场面,带领读者进入《浮士德》的精神世界,进行“立体式”阅读。

读好书

《浮士德》的写作贯穿了歌德的一生,前后历时64年,可以说是歌德毕生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邓光远老师从《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大纲切入,讲述了近代欧洲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摘取原著中代表性章节与读者共读,比较书中两位主要人物“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形象。浮士德所代表的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人性中向善的精神,是人类追求意识的体现;梅菲斯特则恰恰处于对立面,是丑恶与罪恶的化身。在文学界中“浮士德”这一形象衍生出“浮士德难题”和“浮士德精神”,读者们也现场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赏好剧

《浮士德》是一部以多种诗体写成的戏剧,作品剧中套剧,囊括了当时德国乃至欧洲所有重要的戏剧类型,融入希望式悲剧、中世纪神秘剧、巴洛克寓言剧、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假面剧、意大利的行会剧以及英国舞台的新手法、现代活报剧等五花八门的体裁,是近代戏剧艺术的经典范本。邓光远老师围绕“戏剧的构作”和“何为后戏剧”两个主题,分享欣赏戏剧的方法。现场播放不同国家剧团以《浮士德》为蓝本改编的话剧、歌剧、舞剧和音乐剧的作品片段,讲解如何从舞台效果来展现戏剧的娱乐、教育、审美和诠释中心思想的功能。

文艺是世界的语言,文学是沟通的法宝。本期德语角从现代戏剧角度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领读者从文学经典的长河中汲取智慧,从新的视角品读经典。

邓光远老师介绍德国名著《浮士德》作品背景

读者观看以《浮士德》为蓝本改编的现代戏剧片段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