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一节好课”第23期: 不一样的红色电影音乐赏析

作者:伍德嫦 来稿:活动推广部 发布时间:2021-06-17 阅读数: 

5月21日,我馆携手iartschool爱艺术+,邀请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杨宣华主讲电影音乐系列一节好课,逾4.5万名读者观看了直播。

杨宣华,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理论所所长;曾任央视音乐频道《影视留声机》栏目撰稿、策划,央视电影频道《音乐之声》《电影人物》顾问、策划、出镜嘉宾。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杨宣华

说起中国经典红色电影,“左翼电影”永远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左翼电影,特指1932到1937年之间的电影。杨老师讲述了中国左翼电影的起源,指出左翼电影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各位杰出音乐家的无私奉献。夏衍、郑伯奇、田汉、阳翰笙、司徒慧敏、聂耳、冼星海等人,犹如黑暗年代里的一盏盏明灯,他们创作的《毕业歌》《大路歌》《天涯歌女》等在今天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有那么一首歌,在神州大地永远不会过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耳熟能详,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你的脑海中一定会立马蹦出两个字“国歌”!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它的真正来历,杨老师在课程中为大家“揭开”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身世之谜。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冼星海,抗日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

随后,杨宣华老师和大家一起赏析了《渔光曲》《归来》等影片的电影音乐。随着经典电影插曲《绒花》响起,观众的情绪进入高潮,这首歌曲从电影《小花》到《芳华》,感动了三代人,触动了大家对那个风云激荡年代深深怀缅的心弦。杨老师说,虽然红色电影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可能略显疲态,年轻人的接受程度也不高,但红色电影歌曲朗朗上口,旋律易于记忆,在爱国教育方面大有可为。

杨老师认为,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在电影中,如果音乐太出挑,会喧宾夺主;如果音乐太平庸,则会显得美中不足。因此,假若你在观看影片的时候,音乐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和电影画面相辅相成,那这就是好的电影音乐。古人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优秀的电影音乐则能做到“若闻其声,便见其人”。

本期一节好课,观众在杨宣华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中国经典红色电影音乐之美!

赏析电影《渔光曲》的歌曲

赏析电影《归来》主角陆焉识弹琴感人一幕的背景音乐

歌曲《绒花》从电影《小花》到《芳华》,感动三代人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