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讲堂”第239讲:世界就像一本书

作者:苗苗 来稿:业务办公室 摄影者:徐鑫 发布时间:2019-06-18 阅读数: 

清代文人张潮曾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当旅行与阅读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奇妙火花呢?为了配合我馆“世界阅读日”特别策划的“阅读之美”顾晓光摄影展,让读者们在观展之余有更丰富的收获,4月20日,“中山讲堂”第239讲邀请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本次展览照片的摄影师顾晓光,以“世界就像一本书——关于阅读的旅行映像”为题开讲,带读者们翻开世界这本书,走进图书馆人眼中的阅读世界。

顾晓光老师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委员。他曾任《数字图书馆论坛》执行主编、《信息与管理研究》副主编,著有《拥书权拜小诸侯》《旅行之阅 阅读之美》等专著,在学界和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本期讲座,顾晓光老师围绕“一本图书,两种观点,三位书人,四个国家,五种媒体,六个传统”的脉络,为读者们讲述了《旅行之阅,阅读之美》一书的写作缘起和出版故事,阐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别样方式。他从个人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研究出发,将近10年来走遍亚、非、美、欧四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所拍摄的作品与读者们分享。照片里的阅读者不分长幼、男女、阶层,阅读地点既有书店、图书馆,也有广场、街头,呈现出不同国家、地域阅读者的阅读状态。老师告诉读者,对旅行和阅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列维施特劳斯曾说:“我讨厌旅行,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有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的那个世界去”;叔本华认为付诸纸上的思想不外乎是走在沙滩上的人所留下的足迹;佩索阿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里斯本的几条大街上度过,但他说“我的航程比任何人的都要远”。顾晓光老师则认为,阅读是无声的交谈,旅行是想象的归宿,旅行始于阅读,而旅行的终点又是阅读的起点。不去旅行的人只读到了世界这本书的其中一页,只有行走、观察、思考,才算完整地读了世界这本书。跟着老师的镜头和叙述,读者们也踏上了一段充满书香的旅途,与形形色色的读书人偶遇,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殿堂里遨游。

顾晓光老师娓娓道来的讲座引人入胜,受到读者欢迎。在互动环节,根据读者提问,老师又分享了对私人旅行、阅读路线策划的建议以及对图书馆建设的思考。不少读者在讲座结束后仍围绕老师分享自己得到的启发和收获,更多读者走入展览厅,观看“阅读之美”摄影展,用另一种形式继续享受阅读,感受世界。

 

“中山讲堂”第239讲主讲嘉宾顾晓光

 

顾晓光老师(左四)与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合影留念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