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蕴心声,返璞归真——“中图乐府”第4期探寻唱片录音背后的故事

作者:李雅玲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谭茜 发布时间:2018-04-10 阅读数: 

每一年,都有些唱片从浩如烟海的唱片市场里脱颖而出,获得行业内各种奖项。这些唱片何以获奖?它们背后有些怎样的故事?一张唱片从策划到面世,又要经历怎样的过程?4月1日下午,“中图乐府”第4期活动聚焦一系列的获奖唱片,为音乐爱好者们揭示唱片的诞生过程以及获奖唱片背后的故事。

本期活动嘉宾阵容十分强大,担任嘉宾主持的是HiFi168非常发烧网主编、广东音乐电台FM99.3音乐之声《音响世界》节目主持人吴斌先生;主讲嘉宾是中唱广州公司资深录音师、多次获得录音行业技术奖项的张政先生,以及知名音乐制作人林岳强先生。三位嘉宾在各自的领域均成就斐然,受到音乐音响发烧友的普遍信任和推崇。

张政先生首先为读者们介绍了一张唱片从立意到录制,尤其是后期混音、及至母盘刻制所需要的步骤。张政从模拟录音时期起,30多年来一直从事歌曲、音乐的录音、混音工作,对数字录音和后期处理都卓有成就,对于录音的每一个环节都如数家珍。他重点以获得2015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年度最佳古筝演奏专辑奖”的《霸王别姬》(李炜古筝版)为例,分享了幕后制作者们为取得好音效而执着用心、一丝不苟的故事。唱片《霸王别姬》录制于1998年,专辑最后一首曲目《霸王别姬》是李炜先生的随心创作,也是该专辑的点睛之作。此曲音域之宽广已经远远超出古筝21弦的范围,首次使用双古筝演奏,录制时首创“移动式立体声”录制,两把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古筝在乐曲旋律发展中极具戏剧对抗性。而录制过程中,对作品中音场的控制、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关系,以及混缩时配合歌曲情感氛围或乐曲的情绪体现和调整修改,都是非常需要精雕细琢的。

林岳强先生作为音乐制作人,热爱和从事音响黑胶器材工作数十年,经常参与软件测试,还参与了国内外知名音乐音响厂牌的产品研发、OEM产品等,并拥有自己的音乐音响品牌、生产黑胶器材、配件及产品。他也与在座近三百位读者一起,分享了自己从事音乐制作和鉴赏的经历、经验和其中苦乐交加的故事。除了CD唱片,几位嘉宾还“曝光”了越来越受追捧的黑胶唱片的制作过程。通过几张黑胶的制作实例,让读者知道了一张好的黑胶唱片,尤其是音效超卓、质量过硬的黑胶唱片是如何历经千难万险,才交到消费者手中。

与前几期活动一样,此次讲座照例采用了发烧级的音响设备作为试听器材。伴随着嘉宾们的讲述,读者们现场领略了《我们都是这样唱大的》(区瑞强)、《新编·保卫黄河》经典世界名歌、《印象—丽江》等获奖唱片的魅力,并在互动环节中踊跃发言,分享对音乐的认知和感受,现场气氛热烈。

    乐声美妙,然而乐声的创造、捕捉和储藏却殊为不易。一张唱片,承载着音乐家、演奏家、唱片监制、录音师的共同努力。许多读者表示,听完讲座后更加懂得要珍惜音乐制作人的成果,共享音乐之美。

听众有序验票入场

 

活动现场人头挤挤

 

“中图乐府”第4期嘉宾林岳强(左)、张政(中)、吴斌(右)分享唱片背后的故事

 

“中图乐府”第4期嘉宾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