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举办2017年度公文写作培训讲座

作者:苗苗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李利华 发布时间:2017-06-09 阅读数: 

公文是现代社会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处理事务的重要工具,也是我馆日常工作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馆业务范围的拓展,公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公文写作水平已成为衡量我馆员工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为进一步帮助我馆职工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培养专业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我馆管理效能和服务形象,5月25日,我馆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希老师到馆,以“公文写作技巧与案例分析”为题举办了专题培训讲座。

陈希老师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文学评论》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百篇,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了《中国现代诗学范畴》等专著5种,多次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陈希老师曾在省级机关从事公文一线写作多年;担任凤凰卫视等媒体策划和嘉宾主持,全国多种文学大赛、媒体大赛评委。近年在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讲授公文写作两百余场,主编了《应用写作教程》等相关教材,深受欢迎和好评。

本次讲座面向全体馆员展开,我馆全体中层干部、各部门组长、全体行政部门职工和其他感兴趣的职工约140多人参加了培训。我馆副馆长徐玉兰首先致辞,她指出,优秀的公文写作和处理质量对内能促进我馆内部管理效能,对外则如一张最直观的名片,能帮助我馆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希望馆员们能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随后,陈希老师从写作与思维的关系引入,从公文的性质、特点、分类、构成要素、基本要求等理论讲起,详细分析了公文写作的法规依据、格式与结构、谋篇立意、内容和材料、表达方式、公文语言等实际操作技巧,并结合大量案例分析给我馆职工上了生动翔实的一课。针对公共图书馆日常可能遇到的公文类别,陈希老师重点讲解了公文的格式和结构,并通过小故事让馆员们感受到公文所采用的应用语言和文学采用的审美语言的区别,还带领馆员们一起为实例中的多篇“请示”、“报告”做“诊断”和修正。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鲜活案例调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互动热情,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馆员们不仅对公文的理论知识有了了解,更学到了很多实际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经验和教训。

“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公文写作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注意学习新的写作技巧,平时多练笔多请教,还要不断提高个人政策理论素养,努力实现从思维到文章的自我提升和超越。通过培训,馆员们纷纷表示很有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勤加练习,活学活用,把理论内化为工作思维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业务能力,在有需要时用一手专业的公文为我馆代言。

 

徐玉兰副馆长致辞

 

培训现场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