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读《三字经》的时候,除了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吟诵外,还可以尝试运用读儿歌的新方法。10月7日,第二期“作家说经典”活动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作家陈思呈为小读者们传授“裸读”的方法——像读儿歌那样去读诗经和唐诗,颠覆传统的读诗方法让小读者与家长们耳目一新。
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开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要通其情必先知其意,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已在归途,何时才是相见之日?诗人的话语朴素直白,读者可以从“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等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中的深切情感。除此之外,陈思呈老师还介绍了几种新颖的读诗方法。如“一字之差”法就是读诗的时候将诗中的某一个字稍作改动再进行对比,看看改动前后有何差异。以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为例,“多”能否改成“勿”?两者有何差别?现场的小读者开展了热烈的探讨,各人意见不一,却颇有新意。与“一字之差”法同理的还有“一词之差”法,如此解读诗歌,必能带来另一番体会。
读诗歌,着重的是诗中的意境和感情,重点抓住颜色、季节等表达。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欲饮一杯无?
诗中描写了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的场景,浓浓的朋友情并没有精雕细琢,而是通过季节景色来衬托。
此外,阅读诗歌就如阅读生活,写出了生活的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诗歌。孩子们现场朗诵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鸡黍”“绿树”“菊花”,显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读毕让人不自觉地融入其中。阅读诗歌,也像读儿歌一般生动。
陈思呈老师表示,只要掌握诗歌的精髓,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读诗将变得轻松快乐。通过本次活动,大小读者既学习了创新的阅读方式,还积极开动了脑筋,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断碰撞想象的火花。

作家陈思呈主讲“像读儿歌那样去读诗经和唐诗”

“裸读”诗歌的方式让小读者们脑洞大开

小读者与思呈老师展开热烈的讨论

小读者边听边记录感悟

活动结束后小读者继续向陈思呈老师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