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30日,由我馆和广东省楹联学会、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联匾华章——中华楹联匾额传统文化艺术展” 在我馆展览厅展出。展览由联、匾实物和图文展板两部分组成,分为历史文化脉络、联匾艺术精品、广东联匾书法雕刻承传人作品、读者对联互动等几大板块,配以特别的场景设计,从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主要特征、精神内核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楹联匾额的文化内涵。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楹联言简意核,两两相对,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有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独特文学地位。楹联匾额文化涉及文学、书法、雕刻、建筑装饰、民俗民生等多个方面,其中既有文人寄志的风雅,也有民间的诙谐风趣,更在微妙处体现着社会时代的共同理念,其魅力有目共睹,其故事说之不尽。
为向公众普及匾额楹联知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我馆联合广东省楹联学会、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本次“联匾华章——中华楹联匾额传统文化艺术展”,以联匾文化的历史脉络为经,以各时期岭南联匾精品为纬,为广大读者拉开联匾文化的华丽帷幕,希望能将这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支流较为完整地呈现在广大市民眼前。本次展览共展出联匾艺术作品30余件,其中包括清代匾额“晚景增荣”“龙图家声”2件、名家书法匾额十余件,整个展厅场景布置得古色古香,珍贵藏品琳琅满目,读者漫步其中,能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感受楹联匾额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时代兴衰,在门廊掩映间,发掘楹联匾额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朱耀龙先生手雕匾额的捐赠仪式。广东本土艺术家朱耀龙先生近二十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匾额、楹联、雕刻文化艺术。本次展览,朱耀龙先生带来了其多年收集的珍贵汉代石刻、清代匾联及其个人创作的部分匾联作品作为展品,并在展览现场还原了自己的工作室情景,向读者展示联匾雕刻技艺,更把自己亲手雕刻、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匾额“天地正气”捐赠给我馆,吸引了大批读者到馆近距离感受联匾艺术创作的魅力。
除了从实物和展板了解联匾文化,我馆还配合展览设置了新颖别致的读者互动区。“收集民间好对联”活动向近400位读者发放了征集卡片,收到的作品充满了惊喜:在读五年级的李诗同学创作的对联天真童稚、崭露头角;我馆安保人员的创作喜庆朴素,展现了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还有不少民间对联爱好者的作品,如吴志明先生的对联,意境和音韵兼美,体现了楹联艺术在当代的再生和活化。留言本上满满的留言也记载了读者们的热情,一句“传承楹联文化,泽被代代子孙”获得众人点赞,正是观展读者的心声。
展览反响热烈,《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等多家媒体对展览作了报道,有不少佛山、深圳甚至省外的读者看到报道后慕名前来观展。更有热心观众来电咨询和留言建议,希望本次展览可以走出中图,向更多的市民宣传楹联匾额文化的传承。应读者热情要求,10月31日展览在我馆展览厅完满谢幕后,目前正在全省各地巡回展出。

展览外景

展览内景

省楹联协会会长邹继海向媒体记者介绍匾额历史

广东本土艺术家朱耀龙现场向读者表演书法

朱耀龙表演书法雕刻艺术

朱耀龙向我馆赠送孙中山手迹《天地正气》牌匾,我馆倪俊明副馆长回赠收藏证书

阳江市读者慕名前来观展

读者踊跃参加展览互动

读者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