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读经典 ——陈思呈老师创新解读《水浒传》

作者:黄曼华 来稿:少儿部 摄影者:熊陈 编辑:何蕾 发布时间:2016-09-05 阅读数: 

说起《水浒传》,你可能会马上想起“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经典故事,然而,带着想象力去挖掘每一个细节也是极具创意的阅读方法。8月27日,我馆推出“作家说经典”活动,作家陈思呈给小读者们带来经典名著《水浒传》的创新解读,并与大家分享了关于阅读的新思路。

以“武松打虎”为例,陈思呈老师分析了武松的性格和境遇,纵向深挖发散,一步步引领大家拓展思维,联系整部作品进行解读。武松因避祸寄人篱下,却在柴进家中备受冷落,某些细节值得深入探究。武松为什么会受冷落?他为什么不停抱怨自己的遭遇呢?在场的小读者踊跃讨论,最后竟得出了“因为武松饭量大而不受欢迎”的结论。新奇的解释引起了大家往下探究的欲望,原来武松每顿要吃4斤牛肉、喝15碗酒,如此惊人的食量实在不是常人所能忍受,所以此番结论还是有证可考的。而武松作为一个英雄人物,从他抱怨的态度也可猜测出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多不胜数,陈老师特地挑选了“三碗不过岗”这一极具张力的情节与小读者们继续全方位地打开“脑洞”。话说武松打虎前,在小山头发现有个小酒家写着“三碗不过岗”,因为店家的酒太烈了,喝完之后没人能清醒地走过山头。但是武松勇敢无畏,借着酒劲毅然走进了山里。小读者们深深投入到“武松打虎”的紧张情节中,大家屏气凝神,等待着接下来惊心动魄的故事。“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原文将老虎出现时的气氛烘托得让人瑟瑟心惊。然而,当我们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待这段描写,就不难发现当中的不合理之处。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小读者们根据自己读过的动物书籍联想起老虎的本性,原来老虎捕猎时都是直扑猎物的,而文中描写的“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显然是不符合老虎的行为习惯的。那么,武松打死老虎这一行为是否又真实可信呢?陈老师与小读者们继续深入探索,通过老虎与人的力量和速度的分析,再对老虎之死进行多方讨论和推测,大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但都发现了现实与小说之间的确会存在差异,但两者又并不矛盾,因为小说需要营造气氛与美感。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现有的知识对小说细节进行解剖,这也是一种创意阅读方法。

通过《水浒传》的新解读开发阅读新思路,小读者们从中深受启发。阅读需要“脑洞大开”,从多方位、跨学科来看待问题,才能真正感受阅读之美,切实提高阅读水平。

 

陈思呈老师在“作家说经典”活动中主讲“《水浒传》新解读”

 

“《水浒传》新解读”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陈思呈老师带领小读者解读《水浒传》的细节

 

小读者们踊跃参与故事情节讨论

 

小读者们与陈思呈老师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