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论,又叫社会进化论,是指一种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将由低级到高级、由蒙昧到文明,沿着一条直线无限进步和进化的哲学思想。伴随着百年来进步论在中国的流传,中华民族也经历了一场西方文明前来叩门、中华文明顽强抵抗的过程。但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河清为什么将进步论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鸦片”?4月16日上午,“中山讲堂”第100讲就邀请了河清教授做题为“破解进步论——为中国文化正名”的演讲,为读者破解西方进步论的迷思,给中国知识分子“解毒”,为中国文化正名。
河清,原名黄河清,文革期间当过知青,1977年初就读于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法语专业,1985年考上浙江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研究生,1987年留学法国巴黎索邦第一大学,1992年获艺术史博士学位。他曾旅居巴黎10年,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他笑称自己“下过乡,扛过枪,留过洋”,精通英法两门外语、长期旅居国外的经历让他能更客观地审视东方和西方,对艺术史的深入研究和早年在国内学习的经历又赋予他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对故土文化的炽热激情。在本场讲座中,河清教授借洋喻中,论西道东,带我们重新审视了西方普世价值和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产生的土壤。在深刻剖析了西方“进步论”背后隐藏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主义后,他给出了复兴中国文化的一剂良方:弘扬中国文化的三大核心价值——仁、义、为民。
进步论的特征是时间的直线、世界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和宗教代用品。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种族与历史》、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针对进步论的批判性观点,指出社会进化论的实质是欧洲种族中心主义,以欧洲文化为中心,以欧洲文化为尺度,给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分出“先进”、“落后”的定位,确立一种不平等的等级制关系。它以时间性的先进和落后概念,偷换空间性的“差异”和“多样”概念,美化、伪造西方历史,贬低其他民族历史,其逻辑结果是抹煞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进步论在价值、时间、空间三个层面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三重否定,直接导致了百年来国人过于强调时代精神、长期以西方为尊的“原罪式”文化自卑。从进步论传入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以西方文化之名来“改造”中国、“拯救”中国。民主、科学、自由、人权等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被认为全人类普遍适用而享有“正名”;而中国文化则被斥为“封建”、“落后”、“吃人”,失去名分。正是以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既承认西方先进又反抗西方帝国主义,既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又争取民族独立,既信奉西方中心的世界主义又在进行民族主义的独立解放事业——中华民族走过了百年自存图强的悲壮历程,也在知识分子中形成了迷信西方的“新蒙昧主义”。
西方普世价值的三大核心概念中,人权并非天赋、自由实为法制、民主只是乌托邦。中国文化的三个核心价值——仁、义、为民,可以对等西方的人权、自由、民主,且历史更悠久,内涵更圆融,更符合我国国情。我们应当重新树立起文化自信,用中国自己的政治理念,为自己的政制合法性辩护;用中国自己的文化概念,树立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话语权。
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观众们纷纷表示,河清教授的观点极具颠覆性,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这不仅是一次破除西方中心主义迷信的“解毒”之旅,更是重新肯定中国文化价值、发现中国文化智慧的寻根之旅。通过破解西方“进步论”背后的西方中心主义,我们得以更冷静地审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拨开近现代启蒙的迷雾,看清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版图上的煌煌坐标。我们有理由自信,也应该自信。实现文化复兴的中国梦,吾辈任重道远;一洗文化自卑的沉疴,我们重新上路。

中山讲堂第100讲嘉宾河清教授

讲座结束后读者与河清教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