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往昔革命岁月,忆领袖笑貌音容——听吴连登讲述“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作者:苗苗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林妍  编辑:何蕾 发布时间:2016-03-17 阅读数: 

毛主席,这声饱含崇敬和爱戴的称呼,至今仍然有着无穷魅力。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他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是国人心中永远的伟人。人们敬仰他、爱戴他,直到他逝世40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深深地怀念他。然而,伟人的光环和时间的迷雾模糊了他的面容,在不可磨灭的功勋和举世公认的魅力背后,平凡生活中的毛主席至今没有多少人了解。3月12日上午,“中山讲堂”第96讲邀请了原中国国家体改委办公厅副主任、毛主席生前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作题为“我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专题讲座,与读者分享他眼中的毛泽东。

吴连登老师从1964年开始到毛主席家工作,到1976年把毛主席送到了纪念堂。在这期间,主席生活上的一蔬一粟、吃穿用住都由吴老师精心照料。在朝夕相处的12年里,吴连登老师看到了伟人光环下平凡的一面,又在平凡之处见证了主席的不凡品格。

据吴老师回忆,毛主席的工资原来是510块钱,后来由于国家经济困难,遇上自然灾害,以及当时的苏联要求我们还债,主席就下定决心把自己的工资降到了404.8元,家里所有的开支,包括吃饭、抽烟、喝茶、给孩子们的花费、家庭日用等都从工资里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主席对自己的菜单有一个规定,就是简单的四菜一汤、家常便饭:每天一块烤红薯、一根老玉米、另外还有一点鸡鱼肉蛋。主席平日里非常节俭,一般一天只吃两顿饭,从来不浪费,常常盘干碗净,还会用手捡掉下来的饭粒,他说这是对农民的感情。只有在接见外宾时,主席才尝一尝其他食物的味道。

主席身上穿的除了几套像样的外衣,里面的衣服都是打着补丁的旧衣物,睡衣更是补了又补;主席盖的毛巾被也是补丁摞补丁,最多的一条上有补丁74个。对待外国元首和友人送来的礼物,主席都看作是送给中国人民的,他和他的家人从未将任何一样据为己有。外国来的多好的东西他都不要,但是中国延安老百姓送来的东西他就喜欢,比如延安的老百姓送来过少量南瓜、土豆、花生、红枣,主席用手拿起来看一看摸一摸,久久不愿离开,这是主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吴连登老师还特别澄清了关于主席稿费的谣言:“因为毛主席的钱由我管,他的稿费当时是由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师老郑管的,我们都了解。毛主席剩下的稿费只有124万多一点,这个钱全部交给了国家,没有给他任何一个子女享用。” 

除了讲述主席勤俭简朴的日常生活,吴老师还谈到了主席的幽默言辞和趣事,比如穿着睡衣接见苏联使者,体现了主席磊落率真的性情。通过这些故事,主席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出现在面前,大家也重新看清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真实,并深深感受到主席在生活细节处流露的对祖国和人民的厚重情感。讲座过后,台下读者提问十分踊跃,大家纷纷表示,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活故事,至今听来依然令人十分动容。我们应常常回顾历史,让先辈们的光辉品质代代传承。

 

中山讲堂第96讲主讲嘉宾吴连登

 

读者踊跃举手提问

 

吴连登老师与“中图之友”志愿者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