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由我馆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广州粤剧院、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联合主办的“纸上留声——粤剧粤曲文献文物展”在我馆c区一楼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开幕仪式。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黎明钊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容世诚教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程美宝教授,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书记余勇博士,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黄文仕先生,我馆倪俊明副馆长,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比较及公众史学文学硕士课程”的同学们,广州部分媒体朋友以及读者约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开幕式。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传统戏剧形式,是我省别具一格的本土艺术,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今年,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将在广州举行。适逢盛会之际,为了让广大读者对粤剧粤曲的历史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对其加以传承和发扬,主办单位整合了各自丰富多元的馆藏与学术资源,举办此次以“纸上留声”为主题的粤剧粤曲文献文物展。展览由对粤剧粤曲文化素有研究的程美宝教授亲自撰文,主要展出我馆收藏的与粤剧粤曲有关的唱本与戏文一百余种,包括清代民国年间流通的木鱼、南音、粤讴、龙舟、板眼、叹歌、咸水歌、班本,20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的剧本、曲集和乐谱,此外,还展出广州粤剧院与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所藏的戏服、戏箱、唱片、留声机、演出涉及的审批文件或出国签证、戏桥、戏票等。这些文献与文物,都是粤剧粤曲历史的重要见证。正如程美宝教授所指出的,这些唱本戏文的制作,有抄写,版刻、石印、铅印、泥印、油印等各种方式,当中许多内容和形式上的细节,都有助于我们思考纸上缘何、如何留声的问题。展板图片、文献文物展示以外,展厅还设置了广告机、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播放多位昔日名伶的经典唱段,如薛觉先的《白金龙》片段、白驹荣的《客途秋恨》、吕文成的《潇湘琴怨》等等,为参观者提供可选、可听、可看的多元参观及互动体验。
此次展览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比较及公众史学文学硕士课程”创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展览开幕当天,还邀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容世诚教授作为我馆“公众史学”系列讲座(2015)的主讲嘉宾,为广大读者做主题为“粤港关系脉络底下的香港粤剧史(1865-1980)”的学术报告。
展览自开幕以来,已吸引了不少读者前来参观欣赏。我们期待更多的读者,走进我们的展厅,一起深入了解粤剧粤曲的历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分享关于粤剧粤曲的记忆与情怀。
展览将免费向公众开放至5月27日。配合此次展览,主办方还将在近期内举办相关的粤剧粤曲工作坊活动,敬请大家继续关注与参与。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合影

读者参观展览

读者参观展览

读者参观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