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宜居城市30强排名》显示,广州以总分448分荣登榜首,获评年度中国最宜居城市。2025年8月23日上午,“中山讲堂”第360讲特邀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凤莲,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独特的文化视角,深入解读广州文化的发展脉络,探讨其历史演变、核心特质与时代活力,解析广州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传统、推陈出新,以及当前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下的文化发展路径与未来图景。
梁凤莲,博士毕业于暨南大学,后就读于多伦多大学获东亚系博士后学位;现就职于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一级作家;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广州市先进工作者、广州市优秀专家、广东省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等多种荣誉称号。已出版个人著作长篇小说、散文专集和研究专著38部,并主编各种文集15种。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讲座伊始,梁凤莲便从历史分期的角度指出,与西安、咸阳、开封、南京、北京等古都不同,岭南文化的成熟是在近代。从南越国时期的海上贸易萌芽到唐宋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从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在不同历史时期把握时代机遇,完成文化身份的蜕变与重塑。近100余年是广州城市文化输出的高峰期,广州率先接受西方思潮与商业文明,形成中西杂陈的近代都市文化雏形。而后借改革开放东风,“广货”与流行文化辐射全国,重拾商业活力与创新精神。随着新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广州更是依托大湾区战略升级为国际枢纽,从“千年商都”迈向“科技文创融合之都”,在传统与未来的碰撞中探索文化新范式。
城市的空间布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梁凤莲指出,构成广州城市文化的空间元素非常丰富,地理布局由北到南,依次为山、城、江、田、海,注定了羊城四季繁花、物产丰富,人民丰衣足食。梁凤莲通过“羊城八景”的变迁,为现场观众展示了一条清晰且生动的广州城市发展脉络。从集中在以越秀山为中心的老城区的分散的、单个的“点”的景,到成片或漫长的“面”的景,体现了广州通过“东进南拓”等战略,城市空间得到了巨大扩张;从“纯自然与古迹”到“人文与创新”,体现了城市重心的根本转变,标志着广州的城市身份从一座历史名城,转型为一座引领创新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梁凤莲指出,广州是一个平民创造主流文化的城市,迥异于古代中原文化。平民文化发育自基层和民间。早茶文化中的休闲智慧、花市里的审美情趣、骑楼下的商业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原住民与外来者共同塑造了广州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创造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烟火气”。那些镶嵌于广州语言、戏曲、美术、建筑、民俗、工艺、生活等文化品牌中极具平民特色的文化肌理,也让广州文化有了广泛、牢固、鲜活的群众基础。
作为千年商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架起了我国与世界经贸往来的桥梁。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融合。这里始终是中国拥抱世界的南大门,广州文化为中国文化贡献了互利共赢的智慧和为家为国、敢闯敢拼的精神活力。读懂广州的过去与现在,是为了更好地拥抱她的未来。每位市民都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在这座永远敢为人先的城市里,写下属于自己的文化篇章。

2025年8月23日,我馆举办“中山讲堂”360讲:“解读广州文化发展之路”

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专技二级)、一级作家梁凤莲主讲

讲座结束后,读者与嘉宾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