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纸斜行,晴窗分茶——第44期“中图悦读会”活动小记

作者:李银珠  来稿:中文借阅部  摄影者:谢锶涵    发布时间:2018-08-03  阅读数:1752次 

茶百戏,这种得益于晃腕注汤和运匕勾画的杯盏景观,为寻常喝茶增添了“茶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色彩。7月22日,第44期“中图悦读会”邀请了陈桂贤先生与我们一同品味两千年前的茶韵。

陈桂贤先生是广州岭南汉服文化研究会会长,致力于汉服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同时也钟情于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茶百戏技艺。他曾参与策划了南海神庙菠萝诞开幕式、萝岗香雪公园香雪文化节以及广府庙会等多个大型传统文化汇演。

陈桂贤先生首先讲述了茶百戏的内涵、历史,以及茶百戏与日本茶道、西方咖啡拉花的异同。茶百戏在唐代初步形成,又称分茶、汤戏、水丹青等,其特点是仅用茶和水为原料,通过注汤幻茶或下汤运匕等方法,使茶汤幻变出文字和图案。在宋代,由于受到朝廷以及大批文人的推崇,茶百戏得到较大发展,广泛运用于各种茶会和斗茶活动中。2010年茶百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3年1月茶百戏相关技艺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

“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饮茶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煮茶、点茶和泡茶。其中煮茶法主要流传于汉唐时期,点茶法盛行于宋元时期,而泡茶法盛行于明代之后。与其他杯盏景观不同的是,茶百戏崇尚自然美,注重品茗和欣赏,没有过多规定性的礼仪规范和程序,人们可以在轻松自然的交流中感受愉悦。

在现场体验环节中,陈桂贤先生指导各位读者炙茶、烫盏,从点茶的调膏、注汤、击拂做起,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调膏是将茶粉缓慢调成均匀的茶膏,而注汤不仅要求掌握水流的落点和轻重,搅动茶筅时还要求力度适中、均匀,富于节奏感,通过搅拌可使茶汤泛起丰富的泡沫,最后再通过冲点、搅拌等方法使茶汤形成各种图案。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百戏技艺不仅仅是一种饮茶艺术,它还使中国字画的表现形式由单一的固体材料发展到液体材料,是固态向液体的飞跃,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中图悦读会”第44期讲解茶百戏技艺

陈桂贤先生(左一)现场展示茶百戏技艺

茶具展示

读者体验点茶

陈桂贤先生(右七)与工作人员、现场读者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