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缘际会,踏歌而行——“中图乐府”第三期纵览冯炜国的音乐音响之路

作者:李雅玲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梁卓华    发布时间:2018-03-15  阅读数:2549次 

春风送暖,羊城花开。3月4日下午,由我馆和喜阳音像《音缘际会》等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图乐府”音乐音响文化系列讲座迎来了第三期活动。本期活动以“踏歌而行——Leo的音乐音响之路”为主题,邀请主讲嘉宾冯炜国(英文名:Leo)与大家分享他与音乐音响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常言道,“单反穷三代,HiFi毁一生”,说的是这两个爱好都比较高消费。然而,为什么不是生活必需品的这两大爱好能吸引那么多人不断“入坑”呢?因为它们本身确实有着无穷的魅力。HiFi音响和发烧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高端音乐和音响亚文化。发烧友们追求极致真实的音乐重现,是最狂热、最激情的音乐艺术和技术文化的捍卫者。冯炜国先生正是一位横跨音乐、录音和HiFi发烧音响界的大师,他数十年身体力行地钻研、制作和推广HiFi音乐音响,启发和引领了一代代音乐音响发烧友。他制作的《绛州大鼓》大碟是中国发烧唱片的奠基之作,出版的《皇帝位》唱片是每个音响发烧友的必备神碟。他积数十年音乐监制、录音和发烧之功研发的ADMS系统,以唱片母盘音效处理技术为核心,让音响效果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给发烧友们带去最令人悸动的音乐享受。

由于冯炜国先生在发烧友之中超强的人气,本期活动尚未开场就已经呈现极为热烈的气氛。前来听讲的读者络绎不绝,很快就把会场的座位以及加凳位置坐满,还有不少人只能站在过道,最后观众人数达400多人。

冯炜国先生以自己年轻时的一张照片正式开始演讲。年轻时候的他喜欢画画、摄影,也组过摇滚乐队,并在时装设计公司任职,这为他日后广博而独到的审美打下了基础。之后,他开始与音乐音响结缘,创立过反响良好的音响杂志《音响之路》,并在对真实再现音乐的热望鼓动下,走上录音之路。说到录音,就离不开作品欣赏,随后冯炜国先生以时间为线,带领大家试听了自己不同时期的录音作品。本次活动现场使用的音响器材是国际著名Hi-End扬声器品牌:德国Avantgarde Acoustic(喇叭花)的号角式扬声器 Duo Mezzo XD,加上其他一些设备,全套试听音响器材价值近180万。

冯炜国早期的录音作品多以香港为主题,反映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变迁。为追求震撼的音响效果,他有过不少难忘的体验。比如去码头蹲点录制客轮靠岸时的声音合成到乐曲《天星小轮》中,冒着危险实地录制炸弹强烈爆炸的声音成就专辑《Block》(被发烧友们称作“爆头”)。90年代,他从重视音响效果进一步追求录音的意义,这一时期他录制了孔祥东和许可演绎的《黄河•梁祝》,并有了推广中国音乐的想法,于是《绛州大鼓》应运而生。山西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冯炜国采用单点录音的方式,仅用两只麦克风收音,就把绛州大鼓恢弘磅礴的气势、鲜明铿锵的节奏和粗犷豪放的力量感尽收其中。当其被BAT搭配Avantgarde喇叭花重放出来时,那毫无压缩、刚猛绝伦的动态和巨大的不失真声的呈现,让现场听众沉沦其中,如痴如醉。《绛州大鼓》和后来的《皇帝位》等均成为发烧友们测试音响器材的绝佳帮手。后期冯炜国更加致力于挖掘被人们忽略的,但自己觉得很珍贵的民族音乐,体现出抢救濒危民族音乐的自觉和情怀。例如给纳西古弦乐队录制《玉龙山》《八卦》等,这些专辑的销量很低,但冯炜国认为这是一种使命,不必太在乎这些唱片是否能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他还走遍大江南北,把许多民乐演奏家最精彩的演绎录制下来,比如管子大师胡志厚的《高山流水》、唢呐大师任同祥的《百鸟朝凤》等等。历时20年,最终将录制的音乐编辑到《绝响重生——大江南北廿载情》这一专辑里。20年里,许多演奏大师相继辞世,但他们的精彩演绎却因此得以流传。

冯炜国先生一边带我们欣赏他的录音作品,一边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细节,再配合有奖问答活动,一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踏歌而行,处处是景,步步生花。每一段乐曲背后都是一个故事、一段人生。冯炜国先生用他丰厚的生活和艺术积淀,带大家进入了发烧音乐的奇异世界,也科普了许多专业的录音和音响知识,令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中图乐府”第3期活动现场

 

“中图乐府”第3期主讲嘉宾冯炜国

 

现场读者积极举手参加互动

 

获奖读者与冯炜国先生(右)合影

 

志愿者团队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