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战友忆雷锋——“中山讲堂”189讲怀念永恒的雷锋

作者:李雅玲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林妍    发布时间:2018-03-14  阅读数:1946次 

雷锋,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名字,一段短暂又光辉的生命。因着他的善良、勤勉、热情和奉献,如明星一般,在共和国的天幕上闪耀了半个多世纪,并将继续闪耀下去,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爱可以走多远,一个人的精神可以流传多少年。在一年一度的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3月3日的“中山讲堂”特别邀请雷锋同志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同志,与读者共同怀念永恒的雷锋。

乔安山同志是雷锋同志生前最亲密的战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原型人物。他与雷锋共同工作、生活了近四年。做工友时,他们曾在一个宿舍里同吃同住;一起参军入伍后,又进同一个班,开同一辆车,可谓情同手足。1995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将乔安山与雷锋的故事传播开来。1997年,一部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感动了全国无数观众。此后,乔安山受邀到大江南北去作巡讲,讲述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成为雷锋精神的职业传火人。

“我跟雷锋是1959年在鞍钢弓长岭矿认识的,那时候雷锋19岁,我18岁;乔安山老师用平静的语调开始了他的演讲,带我们慢慢走进那个激情的年代。他眼中的雷锋,个头小、娃娃脸,却永远兴冲冲的样子,精神健旺,性情开朗。他说,雷锋原名叫雷正兴,因为希望自己做工业先锋,就改了名字。工作时,雷锋也确实是按这个宗旨去做的,手脚勤快,热爱学习,对新技术有着无穷的热情和探索欲望,短时间内便先后被评为“红旗手”“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他为人热情,经常为工友们写家信,帮助有困难的工友,为灾区捐款献爱心,很受大家欢迎。1959年12月,鞍钢开了征兵动员大会,雷锋带着好伙伴乔安山一起报名,两人于1960年1月8日正式入伍。入伍后的雷锋更为活跃,不仅主动打扫营区,担任新兵连读报员,还主动去开一辆磨损严重、有“耗油大王”之称的抗美援朝时期苏联卖给中国的“嘎斯”51型卡车。但让人惊讶的是,勤奋好学的雷锋居然凭着翻阅书籍和请教老同志,摸索出一套节油的窍门,使其效能得到大大提升,最后这车还成了节能标兵车。1961年下半年,雷锋从三班副班长调到四班任班长,就申请将乔安山调到自己班里,此后两人便共同开一台车,直到雷锋牺牲。

说到雷锋跟自己的关系,乔老多次表示“雷锋就像我的老大哥一样”。这个只大了一岁的大哥,不仅在生活上对其多有照顾,在思想上也是一个领路人,包括教乔安山写字、学算术,劝诫他戒烟等等。讲座中,乔老分享了两人相处中的诸多细节,让雷锋的形象在我们面前渐渐丰满,有血有肉起来。谈到雷锋意外牺牲那天的情形,乔老还数度停顿,虽然是一场意外,但作为事件的亲历者,这一直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当时,我恨不得代他去死。”

雷锋牺牲后,乔安山也经历了工作调动、下岗、跑运输等种种生活,但无论做什么,他都以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他把雷锋的照片和雕塑放在家里,默默地做许多好事。《雷锋离开的日子》播出后,他被国内很多城市邀请去作雷锋精神报告,也一直尽心尽力,力求让雷锋精神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在互动环节中,有读者提出,如果雷锋活到现在,经历这么多世事变迁,他还会是雷锋吗?乔老坚定地回答:“即便活到现在,雷锋也依然是雷锋。他爱国、爱党、爱学习、爱奉献,他的许多品质都来自中华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也早已内化到他的骨血之中,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中山讲堂”189讲主讲嘉宾乔安山同志讲述雷锋故事

 

听报告的读者眼含泪光

 

志愿者与乔安山同志(右四)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