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助力读者追寻先辈足迹

作者:朱隽嘉  来稿:特藏部  摄影者:朱隽嘉、沙明金    发布时间:2017-03-13  阅读数:1609次 

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选取部分精品以及复制品,并加入影像资料,从广东美术馆移师至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跨年展出,向广大观众呈现赤社美术研究会的始末以及作为“华南现代美术的摇篮”——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创立与发展历史。

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兴起于清末民初这一剧烈变动的历史时期,由于“重道轻艺”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来自西方科学精神的挑战,“格致之学”开始在“废科举、兴学堂”之后的教育体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各种美术思潮的广泛传播,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力推新式美术教育的开办,美术教育在官方法定的范围内逐渐争得了一席之地。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也刺激了当地美术的发展,一批满怀创作激情与救国热忱的艺术家们走出国门,与世界艺术潮流直面碰撞,又雄心勃勃回到这片西画教育近乎空白的土壤,在带回西洋美术的样式和技法的同时,也引进了美术学校、美术展览会、美术出版物、画家社团等一系列美术活动新机制。尤其是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成立,填补了地方公立美术教育的空白,在中国早期美术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伟大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展览通过历史叙事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勾勒出这所新式美术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教学体系以及艺术实践的面貌,以及近百年前广东地区最早的美术教育及当时广东艺术界的真实风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广东美术馆密切协作,为该展览提供将近60多份珍贵文献、80份微缩资料以及3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一双方合作的成果,荣获2016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对两馆的工作团队是一个巨大鼓舞。

而来自观众的反馈,也常常让我们欣喜万分。在本次巡展过程中,我们更意外与广州美术界前辈郭美玉女士穿越时空“相遇”,收获了满满的感动。郭美玉女士是当时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图案系的学生。她的后人姓江,在展览中见到母亲年轻时的习作,惊喜万分,虽已白发苍苍,孺慕之思仍溢于言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看到留言本上不断增加的留言,才发现整个江氏家族似乎都低调地来过了,还带来了更多市美学校师生的后人。他们留下的每一条感言,都隐约揭示了一段广州美术教育史的片断。

展览是一个媒介,观者不仅可以得到知识,也可以藉此触摸到宏大的历史,感受他人的人生与命运。或许每个人在历史中都只是匆匆过客,但这样的相遇,如此美好。

 

展厅入口

 

展厅内景

 

市美招生广告 1926

 

郭美玉后人拍摄其作品

 

江氏家族留言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