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为进一步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8月10日上午,我馆首个以紫砂壶为主体、深入推广传统民俗陶艺文化的特展“盛世中国·紫玉金砂——中国传统紫砂壶艺术展”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中国萧军研究会中央工美联合会和我馆联合主办,得到国家级紫砂杂项鉴定专家朱克城和李元军等多位当代工艺美术名家的大力支持,从8月10日展出至9月1日,吸引了大批读者前来观展。
紫砂壶是独具中国特色的陶艺品,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壶,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蕴含着浓厚的本土美学精神,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数百年来,紫砂艺人们继往开来,使紫砂艺术不仅顺利走进新时代,还拥有了较高的艺术声誉和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收藏者。策划举办本次紫砂文化展览,是我馆一次跨地域的全新尝试,也是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以精品奉献人民”、提高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本次紫砂壶艺术展采用图文介绍、实物展出、现场鉴宝的方式,为读者勾勒出紫砂艺术发展史的时代廓影。23块系列展板扎根馆藏文献,全方位介绍了紫砂器的滥觞和发展、名家介绍及代表作品、鉴赏保养等几大板块的知识,使读者能深入浅出地感受其中深厚的历史韵味和雅趣。
除了丰富的图文介绍,展厅中最吸引读者眼球的就是365件精美的紫砂作品。展品年代以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主,其中如难得一见的紫砂穿戴壶、配色夺目的粉彩汉方壶、造型独特的双联子母壶和佛手壶等,都是历时悠久、价值不菲的珍品。紫砂艺术在当代得以传承发展,既得益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也离不开当代艺术家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不懈努力。李元军、徐美芳、吴红芳、杜益君、张金成、崔翔、王俊花、余仁杰、李爱民、杨志成、许华芳、顾建芬、史文杰、戴志平、李小珍、李小莲、许益军、周华强、刘秀云、杨军保、周良荣、邵立平、柯俊芬、朱鸿钧、杨国琴等20余位当代紫砂艺术家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览齐聚一堂,其精湛工艺和时代巧思令不少读者赞叹。
展览的另一大亮点是现场举办的“紫玉金砂艺术交流会”和“古玩杂项鉴宝品评会”,吸引了近5000名读者走进展厅,聆听专家讲解紫砂故事。开幕的第一个周末,国家级紫砂鉴定专家、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鉴定专家朱克城和国家级紫砂高级工艺师李元军就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紫砂艺术鉴赏心得,导赏参展作品,并为读者免费鉴宝。
盛世中国,紫玉金砂。此次展览以紫砂陶艺文化为基点,展现了以紫砂壶为代表的民俗工艺在新时期蓬勃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辉煌历程,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不少热心读者留言表示,展览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看完很长知识。有读者写下温情留言:“紫砂壶是茶的知己,是茶人的知音。每一把紫砂壶都有一个真情故事,当你用一颗心解读着另一颗心,一把壶也就有了生命。”还有小读者在家长的带领下前来观展,在留言本上学着紫砂壶面的篆体写下展览名字,为展览点赞。
展览吸引了多家媒体关注,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新快报》、《澳门日报》、新华网、“花城+”等各级媒体纷纷报道。展览在我馆闭幕后将继续在省内多家公共图书馆巡回展出。

国家级紫砂杂项鉴定专家、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鉴定专家、中央工美艺术品鉴定专家组组长朱克城(左)向我馆捐赠紫砂壶艺术品;副馆长倪俊明(右)接受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萧军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萧军研究会中央工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晓冬(左)向我馆捐赠紫砂文献

中国萧军研究会中央工美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工作站站长袁宽宏(左)向我馆捐赠紫砂壶艺术品;副馆长倪俊明(右)接受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

国家级紫砂杂项鉴定专家、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鉴定专家朱克城向读者介绍紫砂壶知识

国家级紫砂杂项鉴定专家、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鉴定专家朱克城为读者讲解展览

国家级紫砂高级工艺师、中央工美紫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元军与读者交流紫砂壶知识

朱克城、李元军专家为读者鉴宝

专家为读者鉴宝

参加展览开幕式的嘉宾和艺术家合影

小读者观看紫砂壶成品过程

读者欣赏紫砂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