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传家之书,续接湾区文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携手复旦大学正式启动“我家故事”家谱文化活化工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6-04  阅读数:485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月1日,“我家故事”家谱文化活化工程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省立中山图书馆”)正式启动。活动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以下简称“复旦古保院”)联合主办,聚焦家谱文化的系统保护与活化利用,以家谱文化为纽带,共同推动构建面向未来的湾区文化共同体。

馆校携手,共谱文化传承新篇章

启动仪式上,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复旦古保院正式签署馆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家谱文献资源采集、家族文化普及、学术研究深化、公共服务创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构建“图书馆+高校”深度协同的新范式。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方家忠表示,“我家故事”是公共图书馆与高校联合探索传统文化传播新路径、共建文化湾区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它让馆藏文献“活起来”,也让中华文脉“传下去”。希望把书架上的家谱带到活动中、课堂中、生活中,让孩子、家长、学者一起“讲家事、说祖人、谈文化”,让“寻根”不再是遥远的事情,而是每一个湾区人可亲可感的日常。省立中山图书馆将与复旦大学携手,让古老的家谱文化在湾区热土绽放新时代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湾区示范。

学术引领,赋能公众文化认同

活动现场,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教授带来专题讲座《线装家谱制作与古籍活化保护》,深入解析了家谱在中华文化谱系中的意义,并分享了复旦古保院现代线装家谱制作活动的实施成果与推广路径,引发在场观众的深度思考。

互动体验,激发公众参与

此次活动不仅关注家谱作为传统文献的学术价值,更致力于通过展览、体验等多种形式,激发公众主动参与,推动个体文化认同与社会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活动现场设置多项互动环节,包括线装古籍手工制作体验、百家姓传拓体验,以及“‘我家故事’|家谱选粹”主题展,吸引了大量读者与市民参与。观众通过实际参与,亲身体验“文化可触、记忆可续”的魅力。有读者在体验后说,“我以前从未接触过家谱,但今天我觉得,它不是沉重的传统,而是温暖的回忆与身份的根。”

当图书馆的公共文化职能与高校的学术创新能力融合,家谱这类“沉默文献”将有可能进入更广泛的社会讨论场域,成为增强文化认同、推动人文共识的重要媒介。“我家故事”以家谱为抓手、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多元合作机制,既回应了当代社会对“根”的文化诉求,也为湾区人文认同提供了扎实路径。

未来,合作双方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方式,持续推动家谱文化活化项目走进千家万户,唤醒公众的文化情感与身份认同,推动粤港澳人文共同体建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右) 、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光辉(左)签署家谱活动战略合作协议

方家忠馆长致欢迎词

杨光辉教授授课

读者积极参与活动现场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