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在中山图书馆门下
李焕真(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员)
百年中山图书馆,古树参天蔽日,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的主楼红墙绿瓦,大气而厚重,像一位睿智的老人,以他的知识和学养,滋养着每天络绎不绝地向他朝拜和求教的读者。从30年前,我开始拜在他的门下以后,就成为他的虔诚的学生,一直借助于他的帮助,完成了我的求学之道,并成长为一名博物馆的专业研究人员。
作为老三届的知青,我在海之彼岸的海南岛“上山下乡”十二个年头后,只是把个初中毕业文凭又带回了广州。在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缘分之下,我幸运地被分派到广州美术馆工作。尽管走进了文化宝库,每天面对着馆里收藏的从宋元明清到近现代的名人书画,但我对艺术却一无所知,如同文盲一般。为了不愧对这满眼的文化珍宝,虽然已是耗尽了青春,拖家带口的30出头的人了,可我决心要再次坐在课桌前学习。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中山图书馆,是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撰写第一届电大中文专业的毕业论文,我在这里找到了关于宋代话本的读本和许多资料,顺利完成了评宋话本《辗玉观音》的论文写作,还获得了十分难得的“优秀”成绩。从此,我就与中山图书馆结下了师生之谊,利用他的丰富馆藏,不断求教,解决我在学习上、工作上的难题,帮助我不断进步。
80年代中,广州美术馆负责筹建岭南画派创始人陈树人先生的纪念馆,我借助中图的藏书,搜集到陈树人创作的《自然美讴歌集》、《战尘集》、《寒绿吟草》等诗集,及时复制,解决了陈列筹展的燃眉之急。
1991——1992年间,为了了解近代广东的漫画和版画状况,我在中山图书馆翻阅了大量20世纪初至抗战时期的报刊杂志,首次接触了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党人出版的《时事画报》、《真相》画报等报刊,从而收集到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并由此而得出广东近现代漫画,是为宣传推翻封建皇朝、发动民主革命而诞生的史据。更在这次的研究中,认识了“戆公”郑苌这位在《时事画报》与潘达微、何剑士一起创作时事画和漫画,在上海主持《真相》画报漫画版时,与马星驰齐名的新漫画家。并对这位因使用多种笔名,已经被时间湮没的漫画先驱作了拨去尘封的研究和介绍,填补了中国近现代漫画史的一点空白。
在这次的漫画资料检阅中,我还意外搜集到一批20世纪30年代的广东漫画家作品,其中包括廖冰兄在1935至1937年在上海各漫画杂志发表的早期作品,后来还成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廖冰兄艺术馆长期陈列的内容之一。
也是在这段时间,我在中图的特藏部得以拜读了在1946年展出时,轰动广州城的叶因泉《抗战流民图》原作,也由此引发出我对这位在抗战前推动广东第二次漫画创作高潮的著名漫画家叶因泉的研究,使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征集了叶因泉的一批作品,更于2010年促成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与中山图书馆合作,在香港举办了首次叶因泉作品展,肯定了叶因泉在广东漫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近十多年来,中山图书馆珍藏的大量广东文献和古籍,使我在广东艺术史的研究上有了新的收获,先后完成了关于清代人物画大家苏六朋,清初著名书法家彭睿壦的个案研究;撰写过关于二十世纪初广东新漫画先驱——潘达微、何剑士、郑苌,潘仕成与海山仙馆等的研究文章;完成了对广州艺术博物院馆收藏的广东清初四大家之一陈恭尹,近代著名学者黄节先生的书法作品考校的工作。并以这些收获,辑成了《岭南书画考析》一书出版。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的2011年,中山图书馆、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筹办《辛亥革命与广府文化》的大型展览,我担任了陈列提纲编写的主要负责人。因为得益于我在中山图书馆的多年阅读积累,通过对馆藏的20世纪初广东文献和中图多年整理出版书籍的大量检阅,得以从一个全新、全面的文化角度,通过创办新式报刊,开启民智;政治漫画诞生,催生了中国现代漫画的第一个创作高潮;新通俗文学大量涌现;全国最早的戏剧改良;新民教育;美术革命;振兴工艺;移风易俗树新风等几个部分的内容。呈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摧毁一个旧时代的战斗中,对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与冲击,并由此推动时代进步的现象。展览的大量图片和史实阐述,让观众耳目一新,得到纷纷好评。
30多年在中山图书馆门下接受“传道、授业、解惑”,我与中山图书馆的许多工作人员已成为朋友,从老一辈的特藏部主任王洁玉大姐,到子雄、俊明、玉美、小沈、小钱、阿蒙、琦琨、超强、桂仪,以及修复师小余等等,我得到过他们的许多关心与帮助,永远心存感激。
今天,走过百年的中山图书馆依然年轻,更以他的丰富馆藏、高质量的现代化设施、良好的服务环境,屹立于国家一级图书馆之列,他是广东文明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