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中成长

黄光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少年儿童部馆员)

2005年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文化站联合开办特困、下岗、困难家庭美术书法培训班免费教学,试图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学习艺术的机会。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以其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随意性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培养少年儿童的美学素养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我受馆领导委派,担任培训班的指导老师。回顾七年的教学历程,我感触颇深。

美术班的学生能够从没有绘画基础到获得全国美术大奖,靠的是各方的关怀,尤其是省馆领导与棠下街文化站的支持与信任,也靠孩子们的努力、家长的支持,还有我自己的辛勤付出。上课地点偏远,我每次上课,要花60分钟公交车程才能到达棠下街文化站。美术班大部分学员都没有绘画基础,个别人连怎样持笔画都不会。我在困难面前没有放弃,针对学生特点,制定适合这群孩子的教学方法。我采用游戏式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理解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知识。教学上,我坚持以德育人,以美育人,注重启发学生内在美感,启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联想,提升学生的自信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多样化,先后开设黑白画、色彩水粉画、版画、美术欣赏课、水墨画、手工剪贴画等课程,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对五年级以上的大孩子实行分班教学,因材施教,开设石膏几何结构素描练习、水粉色彩静物写生、风景建筑画练习等。重视基础训练,每周30分钟速写练习,以培养学员整体观察力。讲课提出要点,要学生认真观察人体基本动态、重心、比例等。教学上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通过堂上示范,使学员清晰了解绘画步骤。基础训练从几何石膏开始,让学生知晓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结构透视关系是一切造型的基本要素。教导学生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画法的区别,形体的点与线、线与面、面与体的相互关系,要求学员认真领会,深刻理解。在学期中举办技法与艺术知识的测验,以随时掌握学员的领悟程度,及时调整课程。

为开阔学员视野,我有时会带他们到公园实地写生,让学员观察捕捉大自然的美丽色彩。我曾组织全体学员参观余荫山房、宝墨园、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广州艺博院、镇海楼等,收到良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审美力、思维力和创作力。很多学员在美学知识提高的同时,文化课亦有进步。学生家长和文化站领导对教学成果都表示满意,20096月,棠下街文化站领导对我的教学工作成绩给予肯定,特向我馆通报表扬。

2011年春,我馆举办棠下美术班师生六周年教学成果展览,展出师生作品和习作近300多件,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展览期间,每天都有近300名读者参观,许多人观看后都给予赞杨和肯定,如广州市中小学生美术教研会会长罗开源老师这样评价:“展示了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学生学起来不会累,又能多出好作品,教学能与时俱进”。有一位叫姜建平的读者留言:“黄老师辛勤培养小朋友,美好的教学开出绚丽的花,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童真,锻练了孩子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学会了独立思考”。展览结束后,精选其中100幅优秀作品出版成册。

今年,美术班已跨进第七个教学年度,32名学员中大部分人已修完儿童画初级阶段课程,进入中班阶段课程学习,有几个初中生现已进入高级阶段学习。学习班表现较突出的学员有林颖、孔婉莹、卢泽明、何智辉、邝慧婷、石韵、潘思琳、刘仲泽、许阳、钟结莹、周玉怡、钟颖欣、林颖欣、何卓仪和李家龙。七年教学成果不俗,共有40人次在省、市、区美术大赛中获奖,32人次在全国中小学生美术大赛中荣获国家教育部艺术委员会颁发的证书。本人也于2006年至2011年连续六年荣获国家教育部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指导工作一等奖。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馆领导及棠下街文化站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能让棠下社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真正学会绘画,是我最大的欣慰。看到学员的美学成绩与修养一天天进步,我忘记了教学的辛劳,不管他们在美术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我愿尽自己所能,陪伴学生成长。愿棠下美术班全体学员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学习成绩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