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藏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情况总结

在广东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以及本馆的组织下,特藏部成员(除了1位同事在休病假,另外2位同事在外地参加工作培训以外)在4月25日到27日通过在岗自学、党支部讨论学习、部门集中学习和讨论以及聆听馆领导的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以及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现将部门学习情况、心得、成果和今后贯彻落实措施汇报如下: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通过多种形式的深入学习和讨论,部门同事都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内涵丰富、催人奋进,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等重要指示精神一脉相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在广东的具体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二、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开展部门各项工作,为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进而为广东文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深入学习和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下,部门同事都表示要努力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将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主要的落实措施有:

(一)切实做好特藏文献的读者服务工作,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省文化厅汪一洋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中指出要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推动广东文化建设走在前列。而首要的一项就是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走在前列。我馆作为广东省馆,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广东省总书库、广东省文脉传承阵地的职责,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而特藏阅览作为我馆读者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部门同事都表示更应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完善文献典藏、文献保护、文献提供、文献咨询、文献宣传等相关工作,为读者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重要窗口功能,进而为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继续做好古籍文献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最根本点,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我馆古籍藏量居华南首位,截至2017年,已有172部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善本更是其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古籍保护工作既是展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物理基础。有幸承担守护它们的责任,部门同事都深感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应继续保持谨慎严格的工作作风,继续完善特藏书书库尤其是善本书库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继续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做好本馆古籍和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做好古籍和地方文献原本的保护,只是文献保护的第一步;让珍本化身千万广为流传,使文献承载的文化信息得以传承广布,才是推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关键一环。 自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以来,我馆一直致力于古旧文献的整理影印出版工作。近年来,依托丰富的馆藏古籍和地方文献资源,先后整理出版了约20种累计约2000余册的文献,包括《广州大典》(520册)、《清代稿钞本》(一至八编400册)、《广东历代方志集成》(277册)、《岭南中医药文库•典籍系列》(40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46册)、《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卷》(62册)、《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77册)、《时事画报》(10册)、《黄埔军校史料汇编》(150册)、《民国时期广东财政史料》(8册)、《杜定友文集》(22册)、《近代华侨报刊大系》(第一辑、25册)、《容庚藏名人尺牍》(2册)、《海外广东珍本文献丛刊》(第一辑、40册)、(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公报》(160册)、《民国稿抄本》(第一辑、50册)、《海外广东珍本文献丛刊•第一辑》(40册)、《中山文献》第一辑(56册)、《东莞历史文献丛书》(47册)等多种大型古籍地方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看似是对古籍的复制,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术性工作,从书目的确定到版本的筛选,再到巨大的扫描工作量,再到海量的古籍影印数据校对编辑工作,都需要为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馆工作的创新之处在于,率先打破本馆局限,跨越行业藩篱,联同地方政府以及海内外图书馆、档案馆、高校共同投入古旧文献的影印及研究工作中,通过多平台筹集资金、多渠道搜集版本、多学科申报课题等方式,成功推动《广州大典》、《海外广东珍本文献丛刊》等多种大型影印文献丛书的出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该项工作已走在全国省级图书馆的前列。而随着数据的积累,我馆近年又逐步建立了多个古旧文献专题数据库,免费提供全社会使用。

特藏部同事在古旧文献的整理影印出版工作中,承担了各个出版项目大量的书目确定、版本筛选、数据校对编辑工作,有的还作为相关课题组的成员承担更多的科研工作。在未来,部门同事将更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于担当重任,开拓思路,为古籍和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四)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更好履行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职能,以文化育人,把资源和服务送到基层

我馆是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所在地,保护中心的具体工作则是由特藏部承担的,通过长期保持与国家中心、省内外各兄弟馆、粤港澳同行的密切沟通,有效推进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广东社会结构复杂多元,地区发展不平衡,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在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由于古籍保护工作既专业又极为冷门,即使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也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因此,在省中心成立之初,我们就在国家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本省优势,争取专项经费,加大对基层馆的“输血”,更帮助他们“造血”。

多年以来,我们在古籍书库建设、珍本装具配备、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宣传推广、人才培养上,以传帮带、手把手的方式来帮助基层馆的同行。通过整套配齐古籍保护设备,我们为基层馆从无到有直接建立了硬件基础;通过每年协同举办古籍保护宣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举办古籍珍本展、古籍修复体验、线上线下统一推送古籍保护知识展板、派出古籍保护专家到馆讲座及接受地方媒体访问等方式,我们协助基层馆吸引了社会关注,提高了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古籍保护工作的了解;其中“书香古韵——中华古籍之魅力”读者体验活动自2014年以来在全省各地举办活动逾三十场,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和读者的热烈反响。另外,我们通过组织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班,为基层馆培养了大批古籍普查、保护与文献修复人才;通过组织本馆馆员和专业志愿者直接到基层馆参与古籍普查工作,大大推动了工作进度,也直接帮助当地馆员增进了对古籍的认识。

到2017年底,依托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工程,我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基层图书馆古籍保护提升计划,建立了我省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2013年至2018年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全省陆续协助建立了21家基层修复室,为基层培养了一批能够独立应对一般破损程度古籍的修复人员,这一模式在全国来说是创新的尝试,对基层图书馆的重视和建设工作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走在了全国前列,也收获了可喜的成果。2017年开始,省中心还利用全省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启动“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和阅览空间提升计划”,为三家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5家基层图书馆的古籍库房和阅览空间进行升级改造,根据各馆古籍库房实际情况,配备温湿度控制设备,消防和安全监控设备,古籍装具以及书柜等,确保对古籍的长期有效保护。

特藏部同事多年来承担了大量繁重琐碎的工作,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使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呈现了可喜的局面,不少基层馆有了较好的软硬件配备,已能较好地独自承担起当地的古籍保护任务。但我们并不以此为满足,将以“走在全国前列”的精神要求自己,将继续深入推动各项工作,继续与基层紧密结合,加强岭南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力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实现文化繁荣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图书馆人的责任。在这个并不和平的年代,有幸生活在我们这个和平的国家,有幸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特藏部同事都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并将通过不断学习,深化认识,提高能力,为本馆和广东古籍保护工作,为广东省文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