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讲堂第358讲:全运来到广东

作者:李银珠 来稿:活动推广部 摄影者:李雅玲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数: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体育不仅是体能的竞技,更是文化与历史的载体。2025年8月2日上午,“中山讲堂”第358讲特邀暨南大学教授黄福华,引领听众穿越体育的历史长河,从古代中西方体育的起源谈起,解读现代体育的诞生、中国体育的演进历程,并特别聚焦广东体育的深厚底蕴,讲解其与全运会的独特渊源。

黄福华是暨南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暨南杰青”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体育史、全球体育治理、民族传统体育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多部。其代表作《A History of Chinese Martial Arts》(《中国武术史》)获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全球发行,并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黄福华从劳动起源说、宗教祭祀说、战争训练说和休闲娱乐说四个不同维度,开启这场穿越三千年的体育文明对话。古代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也是西方体育的发祥地。当今世界为全人类所共享的一些体育文化遗产,如人本主义的体育观念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都得益于古希腊人的创造。与强调参与、和平的现代奥运不同,古代奥运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地域性、阶级性和性别限制。随着古罗马时期奥林匹亚遗址湮没,古代奥运最终消亡。

与此同时,古代东方的体育文明也在世界体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体育文化脱胎于生产劳动、战争需求与娱乐活动,形成了狩猎、摔跤、球类等多样化的搏斗项目;印度河文明创造的瑜伽文化和瑜伽术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代世界;古代中国体育文化则深植于“礼乐教化”体系,六艺之“射、御”从军事技能升华为道德修养载体。同时衍生出养生导引、民俗竞技等多元形态,其价值内核始终指向“身心合一”的哲学境界,通过礼仪程式、节令活动与武学传承,构建起世界上唯一绵延五千年未断裂的体育文明谱系。 

历经千载嬗变,体育活动逐渐成为与劳动过程完全分离的独立休闲方式,这也是体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1896年4月6日,在顾拜旦等人的倡议下,熄灭了1500年的圣火终于在希腊重新点燃。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极大地加速了体育的国际化进程。

近现代时期,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体育文化经历了从国家主导的集体强身运动向多元开放的全民健康风尚的深刻转型。黄福华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生动回顾了新中国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现场读者凝神屏息,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最后,黄福华重点讲述了广东体育的发展历程。 岭南自古尚武重技,亦是西方现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重要窗口。广东体育也一直秉承“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诸多领域勇开先河,引领发展潮流,如率先探索并推广全民健身路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为国家输送了苏炳添(田径)、全红婵(跳水)等大批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彩票等产业蓬勃发展等;曾成功举办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以及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为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广东方案”等。

时代巨浪奔涌向前,全运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时间”。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湾区人共同书写的未来征程。当白海豚吉祥物跃过行政边界,三地青年也在共享一片名为“机遇”的海域。互动环节,黄福华从专业的角度,为现场渴望投身大湾区体育建设的青年读者介绍了体育学的多元研究方向,解答了关于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问题。

2025年8月2日,我馆举办“中山讲堂”358讲:“全运来到广东”

暨南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暨南杰青”第一层次培养对象黄福华主讲“中山讲堂”358讲

讲座结束后,读者与嘉宾积极互动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