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宋画,感受技法与神韵的完美结合
——“又见宋潮”之赏析宋代绘画

作者:游锦媛 来稿:图书借阅部 摄影者:刘子琴、游锦媛 发布时间:2025-02-05 阅读数: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绘画技法及审美影响深远。1月18日,“国粹经典 翰墨流香”《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教育推广活动之“又见宋潮”系列活动,基于《宣和画谱》《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等著作,以“趣味阅读+互动闯关”的形式,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角度,带领读者走近宋朝绘画。

宋代山水画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璀璨明珠。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宫廷画院与民间画师共同发力,推动山水画走向多元高峰。活动中读者通过赏析《溪山行旅图》《早春图》《晴峦萧寺图》等山水经典代表作,辨别雨点皴、卷云皴、斧劈皴等精准雕琢山石质感的绘画技法,区分“大山堂堂”图式和边角式的不同构图方式,感受意境深远的宋代山水画。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因其“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与再现等特点,成为各画科中成熟最早的品类,在五代两宋时达到高峰。在“赏画锦囊”的信息提示下,读者判断并逐步还原“伴、俚、伶、伊、仕”展板中对应的缺失画作,在宋代人物画中邂逅千秋佳人、邀约高人逸士、一览众生百态。

据宋代《宣和画谱》记载,北宋宫廷收藏有三十位花鸟画家的近二千件作品。宋徽宗赵佶引领北宋宫廷画院画风形成“宣和体”,将宋代工笔花鸟画推至新高峰。通过匹配画中鸟与图片鸟,读者清晰感知宋代花鸟画的工细、华丽与写实。而在赏析《芙蓉锦鸡图》时,读者更可以通过画中所描绘的景象判断其所处季节,一窥工笔花鸟画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活动还专设“工笔白描”体验环节,精选宋代花鸟作品白描底稿,让读者在临摹过程中体验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感受白描技法的行云流水。

在我国绘画史上,宋代通常被称为绘画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画科不断细化与专业化,涵盖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诸多领域;画技进一步提升,画作构图精妙、勾勒精细、皴法创新;绘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长卷、立轴、扇面各展特色;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兼顾形似与神似……本期微课堂赏析数幅经典画作,深入探寻宋代绘画的特点,领悟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宋画之美在名画中流淌,文化之魅于细说里传承。本期活动通过阅读与趣味互动带领读者身临宋画,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不同视角品味宋画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感受宋代独特的时代精神、深沉的自然情怀与卓越的美学追求。

读者在辨别宋代山水画的绘画技法与构图方式

读者在“赏画锦囊”的信息提示下还原“伶”主题的人物画内容

读者细赏工笔花鸟画《芙蓉锦鸡图》

“又见宋潮”系列活动讲解宋代绘画知识

读者临摹宋画体验工笔白描技法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