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脉 传承岭南千年文化

作者:黄曼华 来稿:少儿部  摄影者:杨文靖、黄曼华 发布时间:2025-01-16 阅读数: 

千年广州因水而生,灿烂的水文化源远流长。2024年12月28日,我馆“探世界”系列活动带领少年儿童探访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通过阅读、研学、创作,深入了解羊城水务渊源,传承岭南水脉文脉。

珠水流长,滋养了灵动的山水名城。在原南方都市报广州新闻部首席记者、儿童博物教育推广人许黎娜的带领下,少儿读者们走进目前世界上考古年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南越木构水闸遗址,实地探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水系治理。少儿读者一边聆听讲解,一边将南越水系与南越王宫、越王井等南越遗址文博元素串联整合,结合广州的地理特征、经济贸易等多角度,感受岭南两千年历史、经济、水利文化的价值底蕴。

城依水而建,人因水而聚。在南越木构水闸研学过程中,少儿读者深刻感受到“水城”早已印刻在广州的地名、俚语等方方面面。“威水”“心水”“醒水”“猪笼入水”等俚语展示了广府人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滘”“涌”“濠”“沥”“堤”等与水有关的地名用字正是广州水路四通八达的真实写照。广州千年的治水兴水实践不仅为后代留下了厚重的水文化遗产,更孕育了璀璨的海丝文化,造就广州长盛不衰的商都繁华。

水文化蕴含的丰富元素也激发了少儿读者创作的灵感。完成实地探究后,孩子们在省图少儿部围绕“水”主题展开阅读和创作:或以龙为主角彰显江河湖海的生命力;或通过制作“四浪围船”装置展现乘风破浪的壮观……大家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对水的意象进行独到的诠释,通过文化与艺术的碰撞唤起人们对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六脉通海,城水共生。本期“探世界”活动将岭南千年水脉与文脉相融合,引导少年儿童透过探访历史遗址,读懂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特色、社会生活、民情民俗,传承独具特色的湾区岭南文化。

“探世界”活动带领少儿读者走进南越木构水闸遗址

少儿读者结合广州的地理地貌了解水文化的深厚底蕴

少儿读者从广州地名中探寻“水城”印记

少儿读者通过阅读主题图书获取创作灵感

少儿读者围绕水文化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小读者们以艺术形式唤起人们对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