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讲堂”第340讲:长征密电
——中国革命中的技术力量

作者:左朗辰 来稿:活动推广部 摄影者:苏燕君 发布时间:2024-11-11 阅读数: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在这漫长又艰辛的征途上,有一支队伍屡次在中央红军面临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助大部队化险为夷,他们就是我党我军重要的技术侦察情报部门——中革军委二局。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道:“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在长征中,红军为何能屡次突破包围圈?每一个生死关头,红军为何总能占得先机?10月19日上午,“中山讲堂”第340讲特邀一级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庞贝与读者一同感受红军的智慧和勇气,领略情报战的奥秘。

庞贝早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专业,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现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被评为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著有长篇小说《无尽藏》《独角兽》《乌江引》;戏剧剧本《庄先生》《广陵绝》;电影剧本《上海王》。小说作品曾决选入围茅盾文学奖,并两度获评《亚洲周刊》年度全球十大中文小说,荣获“中国好书”奖、人民文学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等荣誉。

军委二局是红军得以叱咤沙场的后方重要情报支撑,是影响战争走向的绝密关键。在长征期间,军委二局成功破译了所有截获的国民党军队密电,而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密电则一无所获,这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情报战孤例。庞贝提到,军委二局最早于1933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目的是侦收和破译国民党密电,为指挥者提供最密切的敌情动向。其中,以曾希圣、曹祥仁和邹毕兆为突出代表,因其三人为红军的多次战役与战略转移作出了巨大的情报贡献,被称为红军中的“破译三杰”。2021年,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让革命先烈的传奇故事为更多人熟知,庞贝以军委二局为历史原型,创作出长篇小说《乌江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时期,军委二局经常在环境险恶的行军途中破译敌军情报,全天候监控敌台,时常在饥寒交迫中工作。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处于极度保密状态,只有党和军队的最高层才知道他们的业绩,就连曾希圣的夫人直到去世也不知道自己丈夫所从事的事业。这些英雄们为家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因为保密的原因,默默无闻地做着“无名英雄”。“破译三杰”都曾被授予过红星奖章,局长曾希圣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曹祥仁和邹毕兆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这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至高荣誉。庞贝认为,能以文学的形式呈现这个传奇故事,是为了致敬,也是告慰英雄,“只要有人记得,他们就还活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通过本场讲座,读者们了解到军委二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的光辉篇章。讲座结束后,许多读者与庞贝积极互动,并感谢他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到英雄的故事,感受英雄的激情、勇气和智慧。

2024年10月19日,我馆举办“中山讲堂”340讲:长征密电——中国革命中的技术力量

一级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庞贝主讲“中山讲堂”340讲:长征密电——中国革命中的技术力量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