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重要代表人物,通过超现实的元素和象征手法,创作出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时至今日,卡夫卡其人其作的魅力依然历久弥新。9月22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教师林晓萍做客“德语角”,与读者再读卡夫卡的文学作品,一同感受这位著名作家笔下的独特写作风格。
“夸张”“奇幻”“荒诞”一直是卡夫卡作品的标签,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卡夫卡作品有点“距离感”“费劲”。《变形记》(Die Verwandlung)是大家认识卡夫卡文学的启蒙之作,林晓萍透过与文本对话,与读者共读经典段落,引导读者投入故事情境中,把看似难懂的词汇、语境及内容,品出“甘甜”, 读出“余味”。《变形记》开篇便道:“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一只硕大的虫子。(Als Gregor Samsa eines Morgens aus unruhigen Träumen erwachte, fand er sich in seinem Bett zu einem ungeheueren Ungeziefer verwandelt.)”这种运用人兽(虫)变形来创作的模式并非首创,如我们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从前,有一位王子被恶毒的巫婆施了魔法,变成了一只丑陋的青蛙”。“哦,原来《变形记》的超现实情节源自‘童话寓言’式的叙事。”经林老师启发,大家对于卡夫卡的风格理解豁然开朗。卡夫卡通过“变形”这一曲径通幽的创作方法及精妙情节的设计,实现了奇幻与现实逻辑的共存。在他的作品中,“苦涩”的主题思想和“抽象”的叙事结构融合,看似荒诞却充满哲理,就像品尝一杯浓茶,入口时或许会感觉苦涩,但细细回味之后,却能体会一种独特的甘甜。
卡夫卡的文学世界充满了隐喻和象征,他的小说往往没有明确的起始和结尾,情节跳跃,语言富有象征意义,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品读卡夫卡的文学作品,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还能体会到他在文学表达上的创新和探索。活动现场,林晓萍选取多段卡夫卡作品中的经典段落邀请读者朗读及分享,让读者进一步领略卡夫卡风格的魅力,同时也向读者推荐有卡夫卡风格的馆藏图书,如《摩哈瓦河之夜》(Die morawische Nacht)《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世界的重量》(Das Gewicht der Welt)《卡夫卡全集》等。
读书润心,交流启智。本期德语角延续共读名家名著的活动形式,增强读者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领略阅读的独特魅力,激发读者爱看书、看好书的热情。德语角将继续携手各高校专家学者,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品文学阅读小课堂,进一步引导读者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教师林晓萍与读者分享文本内容

读者朗读卡夫卡作品的文本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