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讲堂”第338讲:天使与玫瑰——灵魂歌者里尔克

作者:左朗辰 来稿:活动推广部 摄影者:方嘉 发布时间:2024-09-14 阅读数: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是奥地利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著称,以细腻的情感探索爱与存在的本质,诗化生命的欢乐与苦难,既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又能引领读者进行心灵探索,感悟情感奥秘。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里尔克诗中的意象,又如何体会其构筑的诗意世界呢?9月7日上午,“中山讲堂”第338讲特邀诗人、档案研究馆员鲁成文,与读者共同走进里尔克的精神世界,探寻关于生命、爱与死亡的永恒主题。

鲁成文,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85届毕业,档案研究馆员。曾任佛山市城市展览馆、佛山规划城建档案馆馆长,长期致力于诗歌和小说创作、古典音乐鉴赏、德意志文化研究,著有《爱乐书简》《爱乐之诗》《德国文化漫游》等16部作品。

讲座伊始,鲁成文介绍了里尔克在诗歌史上的影响。里尔克是外国诗人作品中被翻译为中文最多的一位,其作品跻身世界名诗之列,其中,《杜伊诺哀歌》《致俄耳甫斯十四行》《秋日》等作品备受赞誉。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俄耳甫斯”题材,象征着艺术家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探索。鲁成文表示,此题材也被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争相运用,通过里尔克的“俄耳甫斯”,可以找到一把贯通世界文学艺术的钥匙。此外,里尔克的作品还涉及众多主题,包括生存问题、个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生命与死亡、永恒与虚无、无常和恒定、意识与潜意识、爱情对命运的作用等。

鲁成文讲述,里尔克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天使”和“玫瑰”的意象。“天使”象征着超越的存在,代表着纯洁、神圣以及人类灵魂的升华。里尔克在诗中写道,“天使呀!你果真将多少光年压缩成了一百米,我就还是一颗永不言废的恒星!”而“玫瑰”在里尔克眼里则是爱情与生命的象征,也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脆弱。里尔克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又想到一幕温柔的景象:放一枝玫瑰在紧闭的双眼上,直到身体逐渐冰冷,再也感受不到玫瑰的芬芳,只见娇柔的花瓣依偎着深沉的睫毛,仿佛日出之前的沉睡。”他的墓志铭上也刻着“玫瑰,哦纯粹的矛盾,乐在众多眼睑下的无人之眠。”玫瑰这个意象伴随了这位诗人的一生,直至死亡。

鲁成文还介绍了里尔克与多位艺术家的交集,如与鲍·帕斯捷尔纳克和茨维塔耶娃的通信联系,与莎乐美的热恋等。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深厚情感也为里尔克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讲座最后,鲁成文深情朗诵了里尔克的《秋日》——“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在场的读者也随之进入到一个纯粹、宁静的艺术世界。鲁成文鼓励读者们在阅读里尔克的作品时,用心感受诗人所传递的情感,领会其诗歌的深层魅力。

2024年9月7日,“中山讲堂”338讲在我馆举行

诗人、档案研究馆员鲁成文主讲“中山讲堂”338讲:天使与玫瑰——灵魂歌者里尔克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