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清以来,岭南地区的洋贸交易带动漆文化的进步,其发展与南粤居民之衣、食、住、行、乐紧密相连,华美精巧之特质正如《长物志》所提倡的气韵清雅、赏心悦目、藏玩皆宜。8月4日,中图悦读会第84期活动邀请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黎雪翚担任主讲嘉宾,带领读者一同感受髹漆艺术的风华特色及文脉印记。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大漆的国家。中国古代把漆涂在器物上称为“髹”,髹漆即以漆涂刷于各种胎骨制成的器物上。黎雪翚首先以“漆”的象形文字意象为引子,生动讲解“漆”这一艺术材料的起源。读者们仿佛身临其境地目睹了采漆人如何灵巧地攀上漆树,一刀刀精准地割开树皮,再将贝壳嵌入孔中引流珍贵漆液的过程。这一古老而智慧的选择——使用贝壳而非金属作为引流工具,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敬畏与尊重。随后,视线转至岭南这片漆器沃土。明清以来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广泛交流,使漆艺在这里不仅得以传承,更在融合与创新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而广州作为通商口岸,不仅是漆器文化的集散地,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者。
在由浅入深地讲解过程中,读者们对描金、戗金、变涂、彩绘、镶嵌等漆艺技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描金,作为岭南特色的典型代表,其细腻与华丽让人叹为观止;戗金,以其独特的先雕刻后镶金工艺,展现出令人震撼的立体感;变涂技法则是通过色彩的巧妙叠加与精心打磨,让漆面呈现出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然而,漆器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实用品。从精美的餐具到典雅的家居屏风,再到宏伟的建筑构件,漆艺无处不在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现代漆艺更是与时俱进,将古老技艺与时尚元素巧妙结合,创造出餐具、首饰、摆件乃至漆画手表等时尚单品,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主讲嘉宾向大家分享了一本漆艺技法特色必学工具书——明代的《髹饰录》。活动现场还展陈了《以漆造物:漆艺技法全解》等馆藏主题图书,通过书中2100多张图片让读者沉浸式感受漆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结合图书推荐的内容,活动设置了漆艺技法体验环节。在主讲嘉宾的指导下,读者在黑檀无事牌与蝴蝶型耳钉上进行漆艺创作。首先通过松节油与透明腰果漆的配比调和感受漆液的粘稠与细腻,而后将树叶脉络的纹理转印于物品之上,再覆盖上薄薄的金箔,一件件充满自然意蕴与金属光泽的艺术品在指尖诞生。
本次活动从地域特色、工艺特色等方面对漆器进行解读,带领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

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黎雪翚主讲“长物风华——髹饰漆趣时尚生活”

黎雪翚现场演示如何在漆艺绘制中使用金箔

读者体验漆艺作品制作

黑檀无事牌与蝴蝶型耳钉漆艺制作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