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岭南地区,一种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押花,正在以创新的方式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视觉与非视觉的桥梁。7月5日下午,我馆与广州市盲人协会联合举办“非视觉节气押花·传承中华文化”活动,引导视障读者制作时令岭南押花,让这一传统非遗技艺成为视障群体感知世界的独特途径。
岭南押花是源于广东的传统非遗手工艺,将自然植物的花、叶、枝等压平干燥,再经过巧妙的构图和工艺,制作成各种装饰画和艺术品。这项技艺不仅展现了岭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视障朋友们虽然无法用双眼欣赏这一美丽的艺术,但并不妨碍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活动主讲人是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陈淑贤,多年来深耕“自然艺术疗愈”赋能特殊群体项目研发。活动现场,陈淑贤耐心地向大家讲解制作技巧,从选材、构图到粘贴,每一步都细致入微。普通读者、志愿者也纷纷充当起视障读者的“眼睛”,齐心协力完成押花作品。视障读者通过触摸、感知和想象,将心中美好与押花完美结合,创作出一个个独特而精美的作品。
此次活动不仅培养了视障读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陶冶了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操。视障读者冼女士表示,沉浸式参加活动,像是身在夏日花园里一样,闻着花香,摸着荷叶和各种花材,做着富有节气意义的押花手工作品,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非视觉节气押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跨越视觉障碍、连接心灵的力量。更多的传统非遗技艺将以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形式走进视障群体的生活,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艺术的滋养下绽放光彩。

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陈淑贤指导视障读者通过触摸的方式制作押花作品

我馆与广州市盲人协会联合举办“非视觉节气押花·传承中华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