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迎盛事,鲍少游艺术馆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正式落成!
2024年2月25日,鲍少游艺术馆开馆暨画展开幕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一楼鲍少游艺术馆举行。鲍少游后人及学生们从海内外各地赶赴广州参加开幕式。
此前,鲍少游后人及学生将480多件鲍少游书画作品以及大量珍贵的画稿、剪报资料等捐献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宣传鲍少游的艺术、弘扬其家属的无私奉献精神,该馆特建成“鲍少游艺术馆”,并在艺术馆开馆之际举办“游于艺——画伯的行脚”开馆展,以岭南文化为纽带,促进大湾区加强合作,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湾区”建设。
鲍少游作为20世纪广东以诗、书、画三绝享誉画坛的杰出代表,以毕生的精力投身艺术,专研唐宋画法,融汇中西之长,其作品布局别出心裁,赋色清新妍丽,尤其注重意境和内涵,深受同时代学界、艺术界推重。鲍氏一生作画颇勤,创作了大量主题鲜明的中国画,重要的代表作有《长恨歌诗意》《水浒传人物画》《锦绣河山百景》等大型组画。其中,《长恨歌诗意》组画曾被誉为“30年代香港艺术家的最突出成就”,该组画的部分作品也将在这次展览中展出。
本次展览以鲍少游的艺术探索历程为主线,精选鲍少游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内容涵盖各种绘画题材,再结合相关的画稿、书刊、剪报资料、历史照片等重要实物资料和历史文献,力求为观众提供全面了解鲍少游其人其艺的广阔视角。展览现场精品荟萃,《潇湘八景—潇湘夜雨》《锦绣河山百景—宋王台》等更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此外,展览现场高度复原了鲍少游的画室——“丽精画院”,使观众得以一览画家作画的空间,了解画室部分陈设背后的故事。在互动体验区,主办方从鲍少游画作中截取精彩局部设计成精美印章,供观众集章打卡,近距离领略鲍少游艺术的独特魅力。现场还设置“视频赏析区”,通过影像手段讲述鲍少游的故事。
补充资料:艺术家小传
鲍少游(1892—1985),名绍显,字丕文,又字尧常,号少游,原籍广东香山县白石村(今属珠海市),出生于日本横滨,是20世纪广东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鲍先生早年曾在日本接受从本科到研究生课程的系统美术教育,师从竹内栖凤、菊池芳文、山元春举等近代日本美术大家。1915年其作品《夹竹桃鹦鹉》大画屏获日本东京文部省第九回全国美术大会优异奖,被日本报界誉为“中国少年画伯”。1920年3月从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研究院毕业并取得教育文凭后多次应邀在日本举办画展,致力于中日文艺的交流,宣扬中国文化艺术。1927年冬,好友高剑父赴日本迎其归国,受聘为佛山市立美术学院及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主任教授。1928年适逢战乱遂留居香港,与夫人曾丽卿共同创办了丽精美术学院,由此开启其漫长的美术教育生涯。鲍先生被誉为“香港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先驱”,其学生遍布粤港及东南亚地区。在绘画创作方面,鲍先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能,尤擅长米家水墨画法。其重要代表作有《长恨歌诗意》《水浒传人物》《锦绣河山百景》等大型组画。鲍先生文学、画史与画论兼修,一生著述颇丰,有《故宫博物院名画之欣赏》《鲍少游画论集》《鲍少游诗词集》《百鸟新咏:美术参考鸟类研究》《石涛与大千》等著作传世。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游于艺——画伯的行脚”鲍少游艺术馆开馆展

鲍少游作品《潇湘八景—潇湘夜雨》

鲍少游作品《潇湘八景—渔村夕照》

鲍少游作品《长恨歌诗意—金屋装成娇侍夜》

鲍少游作品《锦绣河山百景—宋王台》